第117章 無君之時(第2/2頁)

楊定國是故安西副大都護,現在還掛名安西大都護,乃是嶺西老兵的領袖,地位甚高,因此人稱之為“國老”,在某些特殊場合張邁都要推他坐在自己上頭呢,但這次的事情論起來屬於政務,屬於鄭渭該管權限之內,所以他就更有發言權。兩人一個地位高,一個權力實,雙方各執一詞,從早上一直到中午,爭得面紅耳赤,魯嘉陵去了涼州未回,文武兩班人馬,張毅是文官,這時卻傾向於支持楊定國,薛復是武將,這時卻傾向於支持鄭渭。

這個時候便暴露出張邁不在的麻煩了,郭汾雖然魄力也不錯,見識在當代女子之中也算第一流的了,但她終究不是張邁,下面的人意見差不多時她能順水推舟,下面的人產生重大分歧時光憑她便彈壓不住了。更何況郭汾心中對於兩派的意見也是模棱兩不可——不是兩可,因為很明顯這兩種意見都是壞處更加明顯些。執政者最難的不是從兩種好意見中選取一個更好的,而是從兩種不好的意見中選取一個不太壞的。

雙方爭到了午時,楊清終於冒著被責罵的危險進來低聲跟郭汾說該用膳了,郭汾趁機道:“大家且先吃飯吧,吃晚飯再談。”就命郭魯哥家的將飯菜端上來,楊定國人越老火氣越大,一邊吃還一邊罵,鄭渭卻是一邊吃一邊冷笑,但那眼神分明就是再嘲笑楊定國不懂治國。

郭汾在一邊看得暗中嘆氣,委實不知道該如何決斷才好。要想找人商量,可是眼下涼州既親近又有見識的人就在這屋子裏了,卻還哪裏再找人商量去?

這頓飯吃的極不痛快,吃完之後一談又吵了起來,楊定國道:“這事談不下去了!派人給元帥送信,請元帥決斷吧!”

這時尚是二月,八剌沙袞都還沒打下呢,鄭渭冷笑道:“元帥現在遠在前線,此去萬裏,一來一回都什麽時候了!而且他身在前線,主持戰務,如何能夠理清楚後方的千頭萬緒?我們不能調理後方,那元帥還留我們在這裏做什麽!”

郭汾眼看再爭下去也無法解決事情,便道:“如今大事難決,我想多召幾個人,群策群力,看看有沒有更好的對策,各位以為如何?”

楊定國笑道:“我倒是不怕,這事便是捅到糾評台,糾評禦史們只要還有良心,還沒糊塗,便也不會姑息這些奸商。”

郭汾便讓各人推薦人選,鄭渭想了想,本想推舉鄭濟,但為避嫌,就改為推舉奈布,楊定國則推舉了烏愛農,張毅推舉了沙州宋家的宋景,薛復推舉了安六。約好明晨再議。

散會後鄭渭回前府辦事,到黃昏忽然筆一投,嘆道:“眾議難決大事,明天肯定也要徒勞無功!”

張中謀在旁邊聽到,因說:“鄭長史,這事若是鬧得開了,只會對你有利。”

鄭渭奇道:“怎麽這般說?”

張中謀道:“事情鬧開了,肯定瞞不住。高昌那邊如果得到消息,一定會有行動的。”

鄭渭皺眉道:“我和楊國老相爭,是想將事情辦好,而不是想將事情辦砸了!”沉吟片刻,對張中謀道:“你先找幾個幹練之才,連夜趕赴高昌、龜茲,將那些存糧大族監視起來。被你剛才一說,我忽然想起或許竟有兩全其美的辦法也未可知。”

那邊楊定國回家後派人先去請了烏愛農來,將事情告訴他,烏愛農頓足道:“楊老之策,必須秘行,知道的人越多就越難保密。如今只不過此事若是鬧開了,難保消息不走漏,到時候只怕會讓那群奸商有所準備,那我們就沒法行事了!”

楊定國被他一提醒忙道:“這可如何是好!”

烏愛農想了想道:“這卻得未雨綢繆了,楊老可先派出精幹之士,趕赴高昌,先將諸商人還有糧倉監視起來,待中樞這邊有了結果,若依楊國老,便派人下去徹查,若依鄭長史,就將監視撤了。”

楊定國道:“只能如此了。”旋又嘆息道:“如今方知,國不可一日無君!若有元帥在時,此事定不至於如此遷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