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章 上下同欲(第2/2頁)

究竟有什麽不同呢?在接下來的訓練中,他們開始感悟到了。

軍營開始訓練的第一個月,張邁不分日夜都住在姑臧草原的營帳裏頭,和士兵們吃一樣的食物,穿一樣的衣服,睡一樣的帳篷,進行一樣的訓練,就算有十萬火急的事情他也不出去,而是由有司進入草原來請他批示。

新兵們原本以為,元帥做總教只是掛個名而已,至此才知道不是,元帥是真的來督促他們,甚至和他們一起訓練。

姑臧草原上的訓練其實很苦很苦,但堂堂天策軍大元帥,與中原皇帝稱兄道弟的天策上將,一個比河西土豪老爺們偉大千百倍的大人物,竟然和自己一起吃住訓練,這可是他們聽都沒聽過的事情,這樣的統帥,這樣的元首,確實與他們以前見過的藩主不一樣,甚至和以前所聽過帝王都不一樣!

不止領袖的作風不一樣,就是訓練的過程也不一樣。

這些後生在入伍之前有做農奴的,有做牧民的,甚至還有當強盜的,他們原本以為入伍就是進入軍隊領武器,然後就去打仗而已,直到入伍以後,才知道要學的東西原來這麽多。

每天早上天還沒亮就已經開始的體能訓練是所有新兵都要參加的,從十裏慢慢增加到二十裏的長途奔跑是他們早上起床後的熱身活動,在早晨的長途奔跑鍛煉中,幾乎每天都能看見張邁的身影,他總是一邊跑,一邊帶著士兵們高唱唐詩——在唐朝,詩通常不是用來吟的,而就是用來唱的!九千個後生至少有八千九百個以前連字都不識,但經過這一個月後卻都將《出塞曲》《胡無人》都印在了骨頭上。

跟著是長短兵器與遠程兵器的武器訓練,馬術沒有訓練,只是每三天一次進行一次比賽,獲勝者將得到由張邁親自賞賜紅花的榮耀。

至於隊列訓練,軍情地理訓練,則間插著進行,對於訓練時間與訓練密度的安排都有郭師庸、奚勝、薛復等人的參與。

太陽下山之後,還有必定進行的軍律訓示,第一步是要讓每一個新兵都學會軍律歌,張邁輪番到各個營主次一次教導,一個月三十天,他剛好輪了一遍,因此全軍每一個新兵都認得張邁的聲音,深記他的臉孔,並銘記了許多大元帥對他們的承諾:“將來到了戰場,努力殺敵!如果你們英勇作戰,那將成為我的榮耀,如果你們卑怯退縮,那將成為我的恥辱,因為你們每一個都是我帶出來的,你們的光榮就是我的光榮,你們的恥辱就是我的恥辱。”他更說:“你們的功勞,不但功曹會記得,所有的眼睛也都會看著,如果有什麽不平事,我也會給你們做主!我會將每個月最後的一天空出來,讓你們隨時都來找我!”

慢慢地,九千人分出了強弱,分出了特長,因此又根據特長軍營重新編排,分成了步兵、騎兵、弓兵、騎射兵還有大概一個營的全能兵——全能兵是各個方面的能力都擅長。此外還有一小部分人對文化有著敏銳的觸覺——盡管他們接觸文化知識的時間太晚,但張邁還是將他們提拔出來,特地安排他們學習兵法以及各種實用文書——武人而學文,雖然不大能達到文人那樣高深的層次,但由於他們本身具有武人光明、直率的個性,因此在軍事、參謀乃至行政上都將是很好的種子。

在重新編排軍營的那天晚上,許多新兵都哭了,在這天晚上他們忽然發現,自己對身邊的同袍已經有了感情。

春天過去了,夏天到來了,與夏天一起到來的是第二批六千人的新兵。第一批新兵們的武鬥技能、陣型掌握還遠得很,可是在第二批新兵入伍的那一天,當他們看看旁邊站著的那六千個懵懵懂懂的愣頭小夥子,九千個“老兵”忽然產生了一種驕傲,他們還記得,一個月前自己和這些新丁沒什麽不同,但現在,他們卻覺得自己仿佛已經變成了另外的,一種人。

張邁在高台上對六千新兵說道:“這個沒有籬笆的姑臧軍營,不但要教給你們一個武人所應具有的軍事技能,同時,這個姑臧軍營還將教你們認識到——什麽是武人的尊嚴!”

六千“新兵”幾乎沒人能聽懂,可是那九千新兵中的“老兵”,卻有許多人覺得自己懂了!

※※※

注:背心的稱呼,當在五代或者宋朝開始,取“當背當心”之意,但類似的服裝卻很早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