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顯戶(第2/2頁)

張邁載了烏愛農入城,烏愛農一路上頗不安其座,在車上也側著身子,張邁便看出他是個老派的人,烏愛農的兩個兒子見張邁如此禮敬父親都感歡喜,烏思禮對烏思仁說:“大將軍如此相待,那是當年文王待姜太公的禮遇了。”烏思仁深以為然。

不止他兄弟如此,烏愛農心中也如此,到了城內,他早將狄銀的汗府打掃幹凈了,就請張邁入內,狄銀的這座宮殿雖不能與盛唐時長安、洛陽相比,然而在河西也算是富麗堂皇了,只是那夜混亂時被人挖走了許多金玉飾品,但仍然瑕不掩瑜。

馬小春見了心喜,薛復卻給張邁使眼色,張邁會意,說道:“甘州百姓還如此困苦,我不能獨個兒享福,這座汗府我就不住了。就在城中交通便利的地方,找座結實的房子給我就是了。今晚隨便睡一覺九成,明天還要出城,既來到了這裏,就要想辦法讓甘州的父老兄弟脫貧,看著他們現在的樣子我可真是不好受。”

烏愛農一聽心頭一熱,雙腿發抖,跪了下來,張邁一驚,慌忙扶他起來,問道:“烏老為何忽然行這樣大禮?”

烏愛農連眼眶也熱了起來,淚水不由自主滾了下來,一時卻說不出話來,烏思禮在一旁出來道:“大將軍,你有所不知,我等在這甘州胡化之地,見慣了回紇人對我們的欺壓淩辱,就算是一些漢家的將軍,要麽是像龍家那樣狐假虎威,要麽就是一些草寇似的人物,來了劫掠一番美名為借糧,見到金錢眼睛就發金光,見到女子眼睛就發紅光。像大將軍這樣,放著大好宮殿不住,卻要和百姓同甘共苦,這樣的事情,我們只在書上聽過,以前以為都是假的,今天才知道,世上真有如此賢君!”

他說著便拉著兄弟跪下了,張邁忙又將他們扶起來,說道:“我不是什麽賢君,我不過是西北漢民推舉出來,代表大家管理這片土地的人,關心百姓生計,這些都是我該做的。再說我不住狄銀的這房子,主要是我覺得滿城百姓連飯都吃不飽,我卻住在這裏享樂,心裏不舒服,也沒有其它。”

烏愛農長嘆道:“大將軍或許自己覺得沒什麽,但對我等而言,卻是見所未見,更未敢想能親遇如此明主……烏某以衰朽之年,甘州以大劫之余,竟然得遇大將軍,如何不叫我等歡欣振奮?”說著他又要跪下,張邁卻不等他跪下就扶助,烏愛農道:“大將軍,你如此愛民的心胸,放眼西北怕是沒有第二個人了。見到大將軍之前,我只道甘州不過是換了個主子,今日方知道《安西唐軍長征變文》所述並非子虛烏有,自今往後,老朽必竭盡全力,以輔助大將軍成就大業。”

張邁大喜道:“功業事小,民生事大,我安隴將士雖能縱橫天下所向無敵,但到了這甘州地面上,對如何治理甘州,如何讓這邊的百姓吃飽飯,亦需烏老輔助。”

烏愛農聽張邁有重用之意,心中自也高興,便命兒子取來那本臨時趕制的甘州戶籍簿來,道:“此為甘州境內,已經歸附的七十八鄉並張掖城民籍,請大將軍過目。”

張邁翻開戶籍簿,見只有兩萬多人,詫異道:“我雖知甘州破落,卻不知道破落到這個地步,竟然只剩下兩萬多人。”瞥眼見烏愛農欲言又止,便命無關者且出去,只留慕容歸盈、薛復以及烏思禮在旁。

烏愛農這才說:“大將軍,兩萬多人,這已經不少了,即便在盛唐天寶年間,戶籍簿上,差不多也是這個數。”

張邁大為詫異:“天寶年間甘州也只有這麽多人?”

烏愛農道:“老朽是說,天寶年間,報上去的戶籍簿上,也差不多是這個數字。”

張邁一愕,但很快就轉過腦筋來,道:“烏老是說,這個數字是假的?”

“也不全假。”烏愛農道:“這個數字,記錄的乃是顯戶,並非全部的戶數口數。而且河西在天寶以後人口又幾次大變化,若大將軍不急他務的話,就且聽老朽慢慢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