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伐交(二)(第3/5頁)

想到這裏不禁有些唏噓,眼下唐軍的武將與士兵方面算是歷練起來了,軍隊雖然不算多,但“造軍隊”的機制卻已經建立,以後只要有足夠的物資以及合適的兵源,唐軍的部隊就可以迅速地擴大。不過文官系統的人才相對而言卻是奇缺。鄭渭在疏勒幾乎被迫地事必躬親,將楊涿都調了去培養,就連慕容秋華被借調去亦黑布置城防事宜,也引起了鄭渭的巨大不滿,專門寫信來向張邁抗議說他這是“損不足而補有余”。

“要是在中原,那可就好了。”張邁嘆道。誰都知道,華夏地區最不缺的就是文治官僚人才。

鄭濟想了想,說道:“我舉薦一人如何?”

張邁笑道:“鄭二哥是想毛遂自薦麽?”

鄭濟連忙道:“我不行,我父親、大哥都還在奈斯爾二世手裏呢,到了布哈拉我硬不起來。不過何秋山家卻有一個弟弟,叫斯塔克,他給自己取了十七八個名字,其中漢名叫何春山,若張特使能夠信得過他派他去,我看多半能夠辦成此事。”

何秋山一聽,叫道:“春山?他怎麽可以,他只怕不行。他是個浪蕩敗家子,能有什麽本事代表我大都護府出使布哈拉?”

張邁心想:“何家已經紮根於寧遠,只要我軍占定寧遠,何家就得和我軍禍福與共,派他的子侄出去,倒也不怕忠誠方面出問題。”問道:“鄭二哥既然推薦,想來必有道理。能給我說說這何春山有什麽能耐麽?”

鄭濟道:“老何幾代都是經商起家,到了老何成年之後,便由長子在工坊監工,其父則外出販賣攬銷路,何春山十歲上就跟著父親走南闖北,所以見多識廣,又能說二十六種胡語,能言善辯,假的能說成真的,黑的能說成白的,就是有一件不好的:性喜騙人,且越騙得大,他越有成就感。本來這在某類商人裏頭也算一種天賦,但老何家的家訓卻是:知道騙人術、不可去騙人。走的是老老實實求品質的路子,反正他家的玻璃做出來,也不愁沒人買。所以從小壓著他,不許他撒謊,若讓知道他撒謊就得吃一頓打。但越這麽壓著他,何春山卻越變盡了法子要騙人,到後來終於闖了一場不小的禍事,被他父親一怒之下趕出了家門,不想何春山卻跑到了印度,一路騙吃騙喝,也餓不死他。也是合當有事,竟然讓他在恒河邊上見到了一個公主,他自此神魂顛倒起來,竟然假冒回紇王子,將人家的公主給騙成了妻子,還騙得國王送了他一座城池、無數珍寶,這家夥就在那裏過了幾年的神仙日子,但謊話終歸是謊話,終於有被拆穿的一天。結果自然是國王震怒,下令討伐。何春山收到風聲後就棄城逃跑,但那公主卻早就愛上了他,又和他生了兒子,於是也就帶著兒子跟他一起逃。一家三口就這麽跑回了寧遠城——當時還叫訛跡罕的。可他回來之後才,正想帶著妻兒去見老父,不想到了門口,遇到的卻是一口棺材——他父親已在他回來前夕病死了,何春山想自己浪蕩多年,臨了卻連父親的面都見不上,忽然悔悟過來,終日深居簡出,很少見人,也變得很少說話了。”

張邁聽得嘖嘖稱奇,道:“聽起來倒也是個有趣的人。也罷,我先見他一見,看看是否能夠稱職。”

何秋山道:“我弟弟他現在在城外山裏隱居呢。”

張邁道:“國家有事征召,請勿推辭。”

何秋山這才答應了,出去後,郭師庸有些不滿,道:“特使,咱們真要用一個騙子去做使者?”

張邁說道:“只要是人才,就不必計較他的過往,再說,這人用不用還得看他究竟有無才能。”說到這裏又忍不住嘆了一口氣,因提拔何春山這樣的人,雖說是有“不拘一格用人才”的胸襟,卻也有缺乏文事人才可用的無奈,唐軍高層之中確實也有幾個是文武通才,如郭洛、郭師庸、慕容春華等都是既能打仗,又通詩書,可這樣的人真是鳳毛麟角,至於慕容秋華之輩,雖也讀過書卻還太嫩了。二郭、李臏等眼下都有重任在身,布哈拉之行難以估算時日,所以也沒法讓他們抽身前往。

這時張邁又想念起劉岸來了,如果劉岸在的話,這件事情交給他那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當天會見斯提爾之事結束後何秋山就出城去找他弟弟,回到寧遠時已是深夜,本想先回家睡一覺,第二天再去見張邁,不料張邁卻派了人在何府等著二人,一見面就將他們帶到欽差行在去。

張邁見何秋山帶來的這人年紀和鄭濟差相仿佛,他聽了鄭濟的介紹,本來還有些擔心這人是個輕薄之徒,哪知一見面卻是面黑微須,神情十分穩重,三十出頭的年紀,卻有四十歲人的沉穩,見面之後張邁心想:“鄭濟的才能似不在鄭渭之下,他推薦的人果然有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