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五章 大義的蠱壇(第3/5頁)

他略帶鄙夷地道:“蒙古人太憨直,不懂得法術之用,便是鐵腕,也有運用之妙。當年蒙古人若是將色目人推出來頂缸,再讓漢人和南人相爭,哪會百年不到就丟了帝業?”

允祿終於站了起來,拱手道:“先生大才!”

諸葛際盛也是臉色漲紅,趁熱打鐵地將之前在路上嘀咕的那句話道出,讓允祿既是凜然又是自慚:“是啊,就因為滿人大義不穩,鮮人才依舊不服,而該如何震懾滿人,也因大義不穩而散亂無序。”

滿清入朝鮮,改頭換面為建州朝鮮,盡管獲得了朝鮮官僚和軍隊的效忠,還有當年滿人入華夏的成功經驗在,但此時滿人在朝鮮所面臨的國內國際環境都不一樣了。鮮人還有向南投的大義名分,而南面的韓國也非滿人所能淩迫之國。同時滿人也不敢再輕易屠城威懾,害怕招來韓國乃至英華幹涉。

因此這段時間裏,地方官府和民人不是紛起反抗,就是投奔大韓。新立的建州朝鮮正在不斷失血。阿桂和高起這對將相正在竭力維持局勢,允祿這樣的宗室首領也不得不為建州朝鮮的未來勞心。

就如允祿所說那般,滿人沿用故智,搞“滿鮮一體”,不僅收效不明顯,還因要鮮人剃發易服而激起普遍反抗。同時滿人內部對這一招也不乏反對之聲,畢竟已被歷史證明為敗招。上層爭執已起,下面執行就有些首鼠兩端。

允祿繼續問計:“先生以為,如今我滿人該當如何?”

諸葛際盛道:“在下以為,我大清要借建州朝鮮這層皮蟄伏生息,就得先正滿人的血脈大義,先從自己梳理起,立穩腳跟後,層層立起貴賤族等……”

他獻上了一整套計劃,先是清理滿人,把血脈大義立起來,再推行族等制,分出五層,其中四層固定,第五層則是容納少數雜類,由上幾層一同奴役乃至殺戮。包含若幹禍水東引、隔山打牛等等法家之術,用來操縱三四兩層低等族類。

總結而言,諸葛際盛這套血脈論主要由四部分構成,一是“天下一蠱論”,認為天下是族群死鬥,勝者為王。二是“天定血脈論”,上天所造族群裏,必有一族注定要統治其他族類,具體這一族是誰,就看他諸葛際盛會為哪一族所用了。第三部分是具體操作,仿效蒙古的四等人分制以及天竺的血脈貴賤傳統。

第四部分則是維系這個血脈等級體系的具體手段,手段的核心思想也是兩點:首先,天下既然是一蠱,那麽他國就是外敵,外敵亡我之心不死;其次,運用法家之術,讓下面等級相互仇視敵對,必須依靠“貴血族群”,也就是滿人才能生存,同時不斷分化出第五等“賤血族群”,作為奴役和殺戮對象,供低等族類宣泄。

允祿聽得心馳神搖,可當諸葛際盛強烈要求先搞滿人“自清運動”時,他搖頭否決了。

“現在滿鮮問題是重中之重,滿人內部……動不得啊。諸葛先生該跳過這一步,先謀劃在滿鮮之間建起這血脈族等,讓建州朝鮮穩定下來。”

允祿提出了具體要求,諸葛際盛本還想說,上梁不正下梁歪,攘外須先安內,可再一想,只要自己能得重用就好,滿人內部的調理,可以慢慢來嘛。

允祿再看似無心地補充了一句:“雖是先攘外,可先生還是把謀劃一一作來,容我們預作準備。”

當諸葛際盛滿腔躊躇地入住莊親王府,準備一展宏圖時,奉天城裏某處酒館裏,送諸葛際盛來朝鮮的那個線人正跟另一人低聲嘀咕著。

“真不明白,為什麽要咱們海鷂子費盡周轉,還頂著跟滿人相通的嫌疑,把這麽個人送過來?”

“這是上面定的,總舵主都是奉令行事。再等下批貨送給莊親王,你就回國稟報此事,之後你每來朝鮮,也是我給你交代這個人的言論行蹤。”

“還要一直盯下去?越說我越好奇了,這個人難道真是反間!?”

“他自己沒當自己是反間,可他所做的事卻很像。至少我就很好奇,他在國中鼓吹的那一套,拿給滿人用會是個什麽情形。”

所謂“海鷂子”,就是英華總帥部所轄海軍情報司的密諜,諸葛際盛怎麽也想不到,他是被英華密諜送給滿人的,甚至之前被逼出走,都是英華密諜的運作。

仔細品了品同伴的話,送諸葛際盛來朝鮮的那個海鷂子恍然一笑:“原來是把朝鮮這當作羅浮山了,就算炸出再大動靜,也傷不到民人。”

他感慨地搖頭:“這個諸葛……絕想不到自己是只炮仗,用處就是炸給咱們看熱鬧,既是看他那一套東西的熱鬧,也是看滿人的熱鬧。”

同伴也笑了,兩人舉杯對飲,同伴再道:“莊親王要的貨可不少,看來他那一派也有心自起了,滿人呆在這小小朝鮮,也有一番大熱鬧,咱們就慢慢看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