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六章 由水轉陸,皇帝當扶北(第3/3頁)

許五妹還沒說完,身邊那十五六歲的俏麗小侍女撅嘴道:“聖姑還會作什麽?當然是去江南找那個人啊!”

那個人……

許知恩等人哦了一聲,心說果然如此,那個人。

自他們跟著許五妹讀書識字,知天文地理,人世風物,就聽許五妹不停地念叨,學這些都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就是那個人讓她自小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才決心把聞香教變作天廟白蓮宗,才決心護著大家,護著老百姓,等候英華北伐,融入英華一國。

“等大家都在英華治下過上安安生生的日子,我就要去尋那個人……”

問起那個人,許五妹就不願再說細節了,就只這麽癡癡念著,眼波流轉間,胭脂雲就在臉頰上燒著。

“聖……姐啊,都這麽多年了,連名字都沒有,怎還能找到呢?”

許知恩乖順地照著吩咐改了稱呼,說的話卻讓許五妹秀眉怒揚,溫婉之氣驟然消散,人人都有逆鱗,這就是她的逆鱗。

“怎麽就找不到!我定能找到的!我還有信物,一年找不到,我找十年!十年找不到,我找一輩子!”

許五妹情緒激動,手更緊緊捏著胸口,那裏綴著的東西,是她的聖物,扁扁的觸感在手,她似乎就握住了整個世界。在磁州這些日子,支撐著她度過一樁樁難關,支撐著一直沒有倒下的,就是這件聖物。這聖物凝著她十來年的悔,也有十來年的情,印子已刻骨銘心。

“是是!姐你一定能找到,我們也幫姐找!”

許知恩被她這激動勁嚇住,趕緊順著她的意思勸慰,此時一聲“陛下駕到——!”再將眾人注意力吸引過去。

小侍女嘀咕道:“讓萬歲爺幫著找唄……”

禦帳中,李肆一一接見磁州解圍的義士,既有同盟會的民人,也有滿清的官員軍將。

“向卿義舉,朕也滿心感佩啊,披著漢軍綠旗之身,還毅然投奔大義,此心足證向卿是為天下蒼生計……”

皇帝和煦之語,把原河南督標炮營遊擊向文感動得匍匐在地,重重叩拜,涕淚皆下時,心中也大呼劉弘之名,沒有劉弘規勸,他怎能把握住扭轉命運的絕大機會?覲見時已有官員告之,他這是特功,非但不計漢軍綠旗的“原罪”,還會有重重獎賞,此外還給若幹前路選擇,願從軍也能轉入紅衣。

接著是滿清臨漳知縣尤平志,尤知縣還存著一絲矜持,明言只為仁義,可當皇帝說到國史館或宏文館也歡迎他們這樣的清儒去訓詁考據時,尤知縣感激涕零地叩拜稱謝。

之後河南三標的綠營軍將,各地商代一一覲見,皇帝言語不多,但勉勵之語,彰功之意卻也令眾人熱流長流,就覺自己的選擇是多麽正確,而此生已近無悔了。

再到同盟會的英華國人,皇帝的話就沒那麽客氣了,見劉弘時訓斥道:“你們黃馬甲也入同盟會,就不怕滿清官府要拿你們。”

劉弘嘿嘿笑道:“咱們黃馬甲的裏子是紅的,反過來穿就成了紅馬甲,看他們敢不敢拿。”

皇帝噗嗤一笑,兩人對話如家裏人一般隨便,劉弘更沒有跪拜,那些北人還以為皇帝跟劉弘有特別交情。

接著再見那些鼓動臨漳縣的醫士會成員,李肆更板起了臉:“誰都能沖到前面,唯獨你們醫生不行!你們有功,可也有過,朕要罰好好罰你們,給你們在北地多建醫院,免得你們再亂跑。”

趙學敏等醫生哄笑鼓噪道:“認罰認罰!”

《正統報》的報人覲見時,還紛紛湧上來求皇帝的簽名,皇帝也欣然提筆,看得那些北人傻了眼,才知不是皇帝跟他們有特別交情,而是英華君民相處就是如此,皇帝待國人就是如待家人般隨意親切。

震驚之余,更有一股嫉羨熱流激蕩著全身,英華宣揚是君民相約之國,還以為只是大義幌子,今日親見,才知確是如此啊。接著熱流中的酸氣消失,只剩下灼熱的期待,他們這些北人,也已是英華之人了。

再見那博冠寬袍的嵇璜,皇帝更取笑道:“你是閑道中人?不是吃足了煙,昏著頭去當說客的吧?”

嵇璜長拜道:“陛下英明!沒有煙氣,草民又哪來膽氣!”

皇帝大笑,那些綠營軍將更是哭笑不得,他們竟是被這樣一個家夥給“說降”的。

皇帝再問:“此時可有吃煙?”

嵇璜道:“見陛下又何須壯膽?”

皇帝失笑,指著這家夥道:“狡猾……”

氣氛早已不復肅穆,歡笑聲中,迎來覲見的壓軸時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