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六章 捅破天也要打到底(第2/3頁)

可這就是資本世界的現實,再說滿清真能在英華賣動國債,那就不是滿清了。

李肆鼓掌,軍費問題就此解決,英華將依托前身為江南票行的江南銀行,加上龍門的各家銀行,在江南發行兩千萬三年期國債,年息七厘。

軍費有了著落,可其他問題還懸著,比如海上運力,這原本是李肆敢於在南洋大肆用兵的依憑。聖道三年時,為支撐呂宋戰事,一國海船為之一空。而現在英華一國,四百料以上可出海的大船,注冊數量已達一萬七千多條,這自然得益於這幾年來造船業的爆炸性增長。

但即便如此,支撐海外二十萬大軍補給,也只是勉強剛夠,畢竟大部分海船還得維持基本的商貿物資往來,不可能全為軍事服務。

執掌將作監和工部的田大由匯報說,如今造船業引入鐵木龍骨技術和鐵肋技術,造船速度提升了不少,只要有合適的利潤空間,可以讓造船業短時間再爆發出造船高潮。

這事簡單,軍費不止是用在戰場上,也是用在這些地方。眾人商討後決議,降低船業公司每造一條船的船稅,凡是用新法造船,也就是用上鋼鐵的船,再給予進一步優惠。此外還降低船主每年的船料稅,給港口運營公司補貼,讓他們將泊位和裝卸費用也降下來。這麽一條鏈環整理下來,應該可以讓海運行業的利潤提升兩成左右,足以引爆一次造船高潮。

軍火槍炮之類的物資,李肆已經不擔心,佛山制造局裏還堆著十多萬支聖道四年式火槍,上百門十二斤以上的火炮,而火藥方面,硝石庫存足以支撐到明年,硫磺還因日本開國而大量湧入,總之再武裝出一支十萬大軍足矣。

至於吃飯,那更不必擔心,英華已不是古代國家,沒必要從耕作人口裏抽丁作戰。而且軍隊主力都在緊靠著稻米產地的南洋作戰,糧食充足,運輸便利。

李肆唯一擔心的是戰事會不會進一步擴大,比如不列顛東印度公司不甘緬甸的失敗,推動不列顛王國政府插手,那樣的話,英華海軍,乃至英華一國,將迎來更為艱巨的挑戰。

國務會議結束後,李肆馬不停蹄,接著去視察了黃埔造船廠、東莞機械,慰問了還在研究高壓蒸汽機的黃卓團隊,又去了番禹新兵訓練營,為新兵們打氣。而類似的行程已排滿後續幾天,他給蕭勝和賈昊說過的話,可不是空口白牙,南洋戰場,他沒辦法再親臨前線,就只能為將帥們提供充足的兵力、物資,讓他們放心打仗。

李肆流汗,前線將士們流血。

緬甸外海,胡漢山一副橫刀立馬,唯我胡大將軍的氣概,以自己的“怒江”號旗艦為刀尖,帶著艦隊沖向那二十多艘拼湊起來的“多國艦隊”。

以不列顛東印度公司武裝商船為主體的多國艦隊嚴守戰列線,列作海上長墻,向看似雜亂的英華艦列傾瀉著炮火,看著他們自信滿滿的戰列線,胡漢山的副手岡薩雷斯準將發出了一聲不知道是憐憫還是嘲諷的低嘆。

後世被稱為“東安達曼海戰”的戰鬥,幾乎就是蘇比克海戰的重演。胡漢山的西洋艦隊僅僅只有四艘巡洋艦和十四艘海鯉艦,不列顛東印度公司一方有四艘接近千噸的巡航艦,以及十三艘四百到八百噸不等的武裝商船,還有五艘武裝商船分別來自法蘭西和荷蘭的東印度公司。

依仗數量優勢,不列顛人以自家的海軍傳統,擺開了一字長蛇陣的戰列線,迎擊自南面沖上來的“劣勢”敵人。

但問題是,不列顛一方根本沒有戰列艦,英華的四艘巡洋艦,每艘排水量在一千三四百噸,比不列顛人的巡航艦還要大一些,艦上更載有三十二門長短三十斤炮和四門神器“三寸炮”。不列顛巡航艦的火炮數目雖不少,最大的卻只有24磅。而這些細節,不列顛人並不清楚。

“幹死不列顛佬!”

當怒江號離對方只有半裏距離時,岡薩雷斯準將一改頹廢模樣,呲目狂呼,沖到船頭,親自操起三寸炮就轟。身為一名前西班牙海軍軍官,能親手痛打不列顛人,哪怕只是殖民公司的船,都是一件極為快意的事。

怒江號的三寸炮轟擊僅僅只是一個信號,四艘巡洋艦所帶領的艦群如兇猛的突騎,撞入不列顛人的戰列線,船身兩側噴吐著烈焰,擋者披靡。

不列顛人敗了,敗得很慘。英華巡洋艦的三十斤炮威力巨大,敢於對轟的不列顛巡航艦根本頂不住幾輪。但不管是為東印度公司而戰,還是為王國而戰,不列顛人在海上絕不願丟面子,絕少逃跑或投降,都表現出了死戰到底的意志。

意志終究不能當飯吃,不列顛的四艘巡航艦沉了一艘,一艘成了無人空船,而那些笨拙又皮薄的武裝商船更是咕嘟嘟地搶著擁抱海底,英華的海鯉護衛艦發展出了一套戰術,他們先用兩寸炮打洞,再用十二斤炮砸洞,一砸一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