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一章 南北和議的真相(第2/3頁)

松江府城是馬爾賽松江大營的核心,自然存放了大量火藥,即便是黑火藥,數目如此大,炸起來也非同小可。在李肆前世,滿清後期,因為火藥局設在城中而造成的事故比比皆是。從鹹豐到光緒,湖南長沙、湖北武昌、廣東佛山等地發生的火藥爆炸事故,每起死難者都是數千人,甚至在安徽太平府的一次事故中,府衙被蕩平,知府被壓死。

首輔李朱綬道:“有這一事,南北和議,該是好辦得多了。”

這到底是老天爺幫忙,還是拖後腿呢,李肆苦笑。從表面上看,“松江慘案”帶來了不少好處,首先就是李朱綬所說的,和議的時機已成熟了。經此一案,不僅清廷再無膽量在江南跟英華大動刀兵,江南民人也是“聞英喪膽”。範晉在報告裏就提到,如果此時能有四五萬大軍在龍門,收江浙易如反掌。野戰打不過,守城要遭“滅城巨炮”轟擊,江南官民都再沒多少反抗之心。

其次是經這一案,能安撫住國中激進派的人心。打奉賢縣時就遭遇激烈反抗,現在松江府還弄出上萬民人死難,真要攻占江南,會死多少人?繁華江南會凋零到何等地步?這些顧慮,再熱血的人也不得不多想想。

但這一案的惡劣影響再明顯不過,這事雖不是自己幹的,可偏見難以澄清,江南民人對英華的感受,正急劇向仇恨方向傾斜。未來要融江南於英華國中,要消解這些人心,還不知要花多少力氣。

“時勢浩浩湯湯,逆之者化為齏粉,陛下雖有仁心,卻不可能救得每一個人。陛下伸了手,英華伸了手,不管是江南,還是其他地方的人,自己不伸手,匯進這般時勢,依舊眷顧著自己的囚籠,這般責任,難道該陛下背負,難道該我英華背負?”

見李肆神色恍惚,新任翰林院掌院學士薛雪如此開解著。

李肆釋然地一笑,的確,現在他得先為治下這三千萬國人著想。英華跟江南,即便說不上內外有別,也算是親疏有別,此時是沒辦法對江南一視同仁來看。

朝身邊伺立的新任通政使陳萬策點頭,李肆道:“那麽,咱們來議定南北合約吧。”

置政廳外,一個綽約身影立在門口,側耳凝神,竟像是在偷聽,六車驚惶不定地左右張望,生怕被人發現。

“娘娘……”

六車的小心肝快跳出了嗓子,低低喚著。貴妃娘娘偷聽置政廳國務決策,皇帝怕是不太會為難貴妃娘娘,可自己不過是個小文書,這幫兇之罪怎麽也難逃了。

偷聽的正是貴妃嚴三娘,嫌六車呱噪,比了個噤聲的手勢,聽到“南北合約”四字時,絕麗面容頓時罩上了一層陰霾。

“浙江、江蘇、安徽、江西四省自由通商……”

“龍門為英華之地,東括奉賢,北到黃浦江,西到金山衛,定海……不談,那已是英華之地。”

“江浙沿海,海務均有英華負責,英華可容商船和官船來往,清廷水師不得入海。四省江河,英華水師也將自由通行,任何阻礙將視為毀約。”

“英華不擾清廷在江南的治務,但所有涉及英華的商民糾紛,英華人均由英華處置,清廷不得過問。”

這一條條聽下來,嚴三娘秀眉一分分挑起,一邊六車也聽得月牙眉飄飛,這……這是合約?怎麽越聽越像是自家準備一步步吞吃江南,而滿清則要在這段時間來安定江南,不起亂子?

這樣的合約,城下之盟都不足以形容,甚至比降書都還要過分,韃子朝廷會接受?

嚴三娘忽然低聲嘀咕道:“繞來繞去,就是當初讓海軍去江南的用意呢,可為什麽非要稱作議和呢?這不是平白讓人誤會麽?”

置政廳裏,劉興純也正道:“這些條件……雍正怕是不可能接受吧……”

薛雪笑道:“漫天開價,落地還錢嘛。”

陳萬策也道:“咱們是跟雍正‘議和’,只要這個大名義在,他能拿來安撫住下面的人,細節對他都無所謂。所以啊,為了吞吃江南的裏子,咱們讓些面子給他,也是必要的。”

李肆的語氣顯得格外堅定:“細節一條也不能讓,除了地域,開出四省的範圍,就是留出來的還價余地,我們的底線是江浙兩省。”

李朱綬道:“依臣的理解,咱們要的,就是江浙兩省,我們英華與清廷共主。清廷管治安捕盜,繼續收他們的田畝錢糧,我們就管工商,以工商融江南,把清廷在江南的根子一步步挖掉。”

李肆再道:“這是我們在廣東起事的老套路,但跟廣東不同,以前我們是伏在幕後的黑道,現在則是從明面下手。”

議論轉入細節,這邊六車低低道:“娘娘,韃子又不是傻子,會接受這等合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