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六章 十年之線,百年之坑(第2/3頁)

當然,後世華夏人大多都已不太清楚這樁“慘案”,因為他們對“帕西格河”毫無概念,這條河早在聖道三年九月,就被改名為昊江,這是賈昊應得的一份犒賞,同時聖地亞哥城被改名為風雲堡,紀念那三尊立下大功的風雲炮。而馬尼拉,則被改名為蒲林,用的是宋代《諸番志》裏“蒲哩嚕”的舊稱。

英華這一番改名,吞並呂宋的用心也赤果果顯露。雷班度甚至開始出現反復情緒,向陳興華威脅(他當然不敢威脅賈昊)說,如果逼人太甚,哪怕是國王,也無力壓下國內的反對情緒,到時別說保住大帆船貿易,說不定西班牙會對中國全面開戰。

陳興華說,那咱們來談談新的貿易細節吧,雷班度馬上就忘了剛才的話,連聲說好。

國王?誰理啊,墨西哥行省跟國王隔著重洋大海,呂宋跟墨西哥隔著重洋大海,來回通個消息都得兩年,還是現實一些吧……

陳興華拿出一份方案,看得雷班度嘴角直抽。

首先,呂宋自然不再屬於西班牙,西班牙人有多遠滾多遠,要想留下來,也行,仿效葡萄牙人例。當然,在沒跟西班牙王國簽署類似《裏斯本協議》的條約之前,西班牙人要受嚴格監管。

其次,大帆船貿易雖可保留,但西班牙人必須接受英華海關的監管,同時也只能跟指定的公司貿易。不過陳興華保證,貨物價格不會比以前高出多少,昔日大帆船貿易高達五六倍的利潤,依舊是西班牙人的。

這兩條雷班度已有心理準備,甚至第二條還算是好消息,但第三條卻讓他心驚肉跳。中國人要求進行對等貿易,西班牙人來多少條船,中國人也去多少條船。

雷班度陪笑道:“基於王國的貿易原則,這第三條怕是不可能的……”

此時的歐羅巴諸國,信奉的是重商主義。重商主義有幾個時期,此時正處於後期的“多賣少買”,也就是追求貿易順差。核心思想是要將盡量多的貴金屬貨幣握在手中,貴金屬貨幣就是財富。

後世有人將其跟美國人的自由貿易主義對比,說這是保守和落後的,卻沒有注意到重商主義的歷史背景。這是個經濟飛速騰飛的時代,同時也是個政府信用體制還遠遠沒有完善的時代,如果誰手裏沒有充裕的貴金屬貨幣,誰就難以支撐起完整的經濟體系,應付經濟的高速增長。

西班牙雖然已經衰弱,但也以重商主義指導自己的經濟國策,絕不會允許中國人前往墨西哥,因為中國人只交易金銀。

陳興華也清楚這一點,他笑道:“你們大可以將中國人的船算作你們的船嘛,原本你們的大帆船就是中國人造的。我也說了,遵循對等原則,你們來多少,我們去多少,買賣同樣的貨物。”

這個思路倒是讓雷班度豁然開朗,但他依舊搖頭:“這不可能,太多了。而且,國王也還是不會許可的。”

他已明白這個要求的本質,中國人想要平分這條貿易線的利潤,所以他才說是太多了。同時,國王依舊不可能放開這個口子。

陳興華悠悠道:“多少可以談,但若是只能你們來,我們不能去,這條貿易線,我們寧願不要。”

嘴上這麽說,陳興華心中卻是懸著的,皇帝的提點猶在他耳邊,“大帆船貿易,是我英華至少十年內的生命線之一,在沒有建立起國家信用,推行新的貨幣制度前,還得靠這條貿易線輸血。”

當陳興華問李肆,如果西班牙人真的斷掉這條線怎麽辦,皇帝答道:“他們要斷,我們就打到美洲去,讓他們開放門戶!”

陳興華敢對天發誓,皇帝說這話時,神色不像是完全在開玩笑。

而此刻,他也擺出了一幅絕對不是開玩笑的臉色,讓雷班度沉默了。

許久之後,雷班度道:“如果是每年一條船,我想墨西哥那邊還是會幫著抹平,不讓王國有所察覺的。”

這已是踩到了皇帝所提的底線,同時也摸到了對方的底線,但陳興華卻不放棄,徑直道:“對半!你就如此跟墨西哥那邊呈報。”

雷班度也不再堅持,反正他只是初步的討價還價,落槌定音的還是墨西哥當局。但他有些好奇,大帆船貿易線雖然利潤豐厚,卻是萬裏跋涉,中國人在自家賣東西即可,何必跟他們西班牙人一樣,辛辛苦苦地掙這亡命錢?

陳興華眨了眨眼,像是很不情願地透了底:“這是皇帝陛下的私人事務……”

雷班度一臉恍然地哦了一聲,原來是中國皇帝想掙外快啊,就跟西班牙王室要壟斷這條貿易線一樣。

看著雷班度那張臉上寫著的“我懂的”,陳興華心說,我也沒搞明白皇帝為何堅持要中國人直接去墨西哥貿易,皇帝不缺錢啊。要比富,皇帝僅僅只是私產,怕已都是國中第一。看來民間風評確實靠譜,皇帝真的愛財,還好,皇帝終究不是靠壓榨國人來斂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