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想通泰得通泰(第3/3頁)

首先,他這是內河船行,比張元隆那樣的海商還差了一個档次,不是借著米價一事凸顯了名聲,這點規模在廣東也算不了太大,放到全國更是毫不起眼。其次,他並沒有壟斷北江連江,收攏的船只運量跟兩江總運量相比,還差得很多,更沒影響到那些有自家船隊的豪商,而只是方便了沒有船的中小貨商,不會惹來皇商官商,至少是不會那麽快地惹來他們打起異樣算盤。第三,在這個時代,幾乎還沒有以單純船運為主業的實業商人,因為這遠不如直接販運商貨利潤高,而組織管理所需的技術也不是一般人能具備的,大多數人都還只將船行當作苦哈哈們糾合在一起的“船會”,沒意識到這是一具靠物流吞金的機器。

另外一點是,只看船行的話,官府找不到太敏感的矚目點,因為鈔關一類的管制機構在嘛,問題是……浛洸關就在李肆手裏,而在他看來,韶州那邊的兩關落入手裏,也不是太久遠的事了。

將彭先仲調為新設立的船行監事,由他在廣州建立船行總部,負責統一接單排船,一系列的運作,需要大量算手夥計。除了青田公司調遣一部分,還從浛洸關行調了一部分,再加上廣州本地招募,前期應該能運轉起來。

至於後面的工作,比如制訂船行更細的經營管理章程,將李肆用在關行的那套賬目進行改善,同樣用在船行上,這些事要多長時間,能做到多細多順暢,就看彭先仲的本事了。

“總司放心,這是咱們之後的命脈,我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定要咱們這命脈早日通泰!”

肩負重任的彭先仲神采煥發,算起來,他還是李肆手下非“李莊系”裏,第一個獨當一面的大將,當然會全力以赴。

調理完船行,再看望了皮行鞋行青鐵行等事業也開始步入正軌的王寡婦,李肆就要打道回府。廣州對他而言,目前還只是血脈的一端,英德還依舊是丹田。踏足廣州的任務完成,船行也成了型,他已經超額完成了任務,接下來的重點是意守丹田,繼續純鍛核心。

而他回去的第一件事,就是給自以為幹了件好事的某人潑上一盆冰水。之前盤金鈴問他是不是要處罰嚴三娘,他刻意轉開話題,不僅是怕事先走漏風聲,也是怕嚇著了盤金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