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惡霸鬥包衣(第2/3頁)

除了明面上的保護傘,他還另有四件防彈衣。一是劉興純,李肆給他捐了監生,再通門路拿了浛洸巡檢司巡檢這個不入流小官的位置,算是在浛洸將他的勢力紮下了釘子。另一個是他之前認識的班房書吏蘇文采,李肆也給他捐了監生,讓李朱綬把他拔起來當了刑房案首,不僅為他傳遞縣衙消息,也是李朱綬和他來往聯絡的中間人。

第三件是張應,鎮標中軍周寧是李肆和白道隆的聯系人,而張應則是李肆的鐵杆,他現在被提拔為千總,相當於革命的一塊磚,李肆哪裏需要,周寧就代白道隆將他往那地方搬。

最後一件相當於貼身的軟猬甲,李肆幫彭家站穩了縣裏練總的位置,也把協總的位置安在了林大樹身上。

張應加上練總之名,李肆就可以封住田心河,不準外人進出,同時在李莊之外設下綠營塘口,將自己的司衛充任到塘兵、市集巡役和練勇這套官府武裝的殼子裏。用什麽武器都無所謂,只要不擺出燧發槍和大炮這種忌諱物就好,像司衛這種幾百人規模的演習,套上練勇甚至綠營兵的號衣,更是無人置喙。

人這一面就是如此,而在“財”這一面,靠著和彭家的合作,他的玻璃品在短短幾個月裏擴散到了整個湖南,還在朝湖北、四川等地蔓延。收入不多,也就四五萬兩銀子,但這是生產速度沒跟上的原因。李肆改變了琉璃坊的流程,將玻璃料的生產繼續隱在田心河西岸,而將玻璃品的制造遷到了李莊附近,這樣在來年,這一樁產業應該能帶來更多的收成。

另一部分收入則是馬燈。馬燈的市場定位是富貴人家。有著繁復裝飾,多處用銅的高档產品,帶著不風搖光亮足的特點,很快受到大戶的歡迎,三十兩的價錢,因為有“水晶琉璃罩”的存在,也沒人覺得價太高,幾個月裏賣出去一千多具,得了三萬多兩銀子。

其他皮行鞋行鐵坊的雜項收入,總共不到一萬兩,算是小小的補充。接近十萬兩的收入其實還不夠支撐這攤架子,李肆動用了上千兩黃金才周轉過來。但架子穩住了,銀子該能滾滾而來。

原本李肆可以搞出更多產品來獲利,可人才不足以支撐更多“業務”,他還更擔心惹來官商乃至皇商的矚目。在這個時代,任何有豐厚利潤的東西,都會被他們盯上,在實力不足之前,不能貿然去碰那天花板。

而現在廣州安合堂的露面,意味著他的玻璃產業,已經摸到了某一層的天花板,在沒定下大的應對方針前,李肆不想跟他們碰面。

演習一搞就是兩三天,累得夠嗆,李肆在院子裏招呼著關蒄,想讓她按摩一下。

“等等啊,四哥哥,我正事還沒做完。”

關蒄的聲音在隔壁響起,那是她的工作室,半年過去,小姑娘的脆嫩嗓音裏多出了一絲柔麗,像是黃鶯一般悅耳。

聽到這話,李肆差點被氣笑了,死丫頭,伺候我才是正事吧!?

湊到那屋子探頭一看,喲,還真是正事呢,屋裏一排書桌,擺了大堆紙張,關蒄正一邊看著一張紙,一邊對幾個十一二歲的小孩吩咐著什麽,裏面有王寡婦的兒子王九,還有劉家小子和林家小妹,一個個都全神貫注地聽著,還不時地點頭。

李肆正想直接招呼她出來,盤石玉又來報告,劉興純和陶富都來了。

“內務府的員外郎來作委員!?真是稀奇……”

聽了劉興純和陶富的報告,李肆心想,自己這只蝴蝶,還真是讓歷史的變動越來越大了。員外郎是司官,而內務府的員外郎,還是皇帝的高級包衣,直系奴才,居然直接跑到太平關的分關來當委員……

等等……腦子有些糊塗,思路都不對了,好像不該去問為什麽,而該是擔心吧。

李肆拍拍額頭,拉回了思緒,心神這時候才朝下沉去。

“浛洸廠的書吏跟我說了,如果這次總司不伸手,他們可真要垮了,到時候咱們包攬牙人的事也要泡湯。”

陶富現在被安排在浛洸稅關當牙人,而且是唯一的牙人,李肆正是借助這個點,將商人跟稅關隔開了。他幹這事的目的是掩護彭家朝湖南運玻璃品賣,將劉興純安排在那裏當巡檢,用意也是壓制浛洸廠的書吏。

“伸手……要看怎麽伸……”

李肆皺眉,這的確是很麻煩。在他的謀劃裏,湖南是初期攢集資本,同時也不會引發其他勢力太過關注的絕佳之地。之前能在琉璃品和馬燈上賺那麽多錢,靠的就是浛洸廠沒委員在,他軟硬兼施,通過陶富和劉興純將浛洸廠的書吏收買了,讓他們認可牙人包關的事情。不僅讓他的商路順暢,其他商人也沾了光,彭家得以發揮長袖善舞的本事,甚至將湖南最大的三家琉璃商人都拉到這裏來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