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談元射清(第2/3頁)

“這……這當然歡迎,弟子可求之不得!”

雖然還有這樣那樣的顧忌,可老頭子一副投-懷送抱的姿態,李肆怎麽能放過這麽個深懂官場之事的人物?就算只當師爺用,都是大大地賺了。

“不過……你若是腦子還沒開竅,老夫這番收拾,也是為著雲遊四海而準備的。”

老秀才反而拿起翹來了。

進了屋,李肆一愣,屋子裏已經空空蕩蕩,只有簡單的草席鋪地,兩個簡單的靠案分置左右,下面還墊著幾層織邊草席,儼然一間榻榻米……

滿肚子嘀咕不定,跟著老秀才脫鞋進了屋,乖乖地縮到右邊去,學老秀才那樣跪坐下來,頓時渾身的不適。

趁著老秀才整理衣服,李肆左右張望,這不是最早見到老秀才的那間客廳,而是藏在書院最深處的什麽禁地似的。屋子左右都有木窗,從支起的窗縫看出去,一側是青山,一側是綠水,還蠻有意境的,遺憾的是膝蓋和腰板可領會不了。

“書你已看過了?”

正在琢磨這老秀才的用意,老頭忽然開口問著。

“看過……元史食貨志十九篇,不敢說字字不忘,大致內容還是明白了。”

李肆這點自信還是有的,雖然看那東西就跟嚼木頭一樣幹而無味,可其中一些細節還是吸引了他的注意力,連帶也勉強算是有了通篇的印象。

“那麽看完之後,有何感想?”

老頭隨口問著,就在這時,門被輕輕推開,細碎腳步聲響起,李肆轉頭看去,卻見一個柔白身影進了房間,正端著一個小幾案輕盈上前,案上是一副茶具。這該是老秀才的侍女,只是這侍女一身素白,只在袖邊裙口繡了一圈淡藍雀紋,這份雅潔還真不像個侍女。因為她低著頭,李肆看不清容貌,就見著頭頂松松紮起的豎髻,和衣裙同色的額帶環在頭上,將漆黑發絲約束住,看似拘肅,卻又隨意,讓李肆頗有些意外。【1】

算了,這老頭本就是個古怪人……

李肆不是花癡,不至於對著一個侍女出神,思緒拉了回來,老頭這問題,他心裏早就有數。

“就以這書來看……大元,那可是個不輸於本朝的……盛世啊。”

李肆語帶諷刺地說,這史書上到處可見“其法可謂至矣”、“其用心周悉若此,亦仁矣哉”、“其法亦可謂寬矣”,怎麽看也沒辦法跟那個只活了97年的短命偽朝聯系在一起。

段老秀才眉頭跳了一下,嘴裏卻淡淡問道:“那麽,你覺得其中哪幾篇最有意思?”

這問題問得真有意思,正問到李肆的癢處。

嗯咳一聲,正要說話,白影搖曳,那侍女已經膝行上前,雙手托著一個小木盤,將一杯茶捧到了他的眼前,正是一副舉案齊眉的架勢。

幽香沁人肺腑,讓李肆精神為之一振,也分不清這香氣是侍女還是茶。兩手接過茶,彎腰客氣地說了聲謝謝,然後張口侃侃而談,渾沒注意那侍女怔了一下,頭微微擡起,如秋日深潭的眼眸投來一個好奇的眼神。

“科差、海運和鈔法,元前的宋,元後的明,乃至滿……本朝,都不曾見。”

所謂的科差,屬於代役錢性質,包括絲料和包銀。絲料是讓民戶直接交絲,交上去幹什麽呢?絲線是絲綢原料,元廷甚至還規定了哪些民戶該交什麽顏色的絲料,官府收入國庫,再交織造工坊造絲綢,一部分宮廷貴族自用,一部分用來貿易,這是其商業興盛的一大基礎。

而包銀就跟鈔法有關,元代不用銀錢,只用鈔票。銀子是鈔本,讓民戶直接上供的銀子就用在這。

說到鈔法,李肆不得不贊嘆蒙古韃子的想象力和膽量,居然在十三十四世紀全面推行紙幣制度,甚至一度還發行了銅錢當作紙幣的代幣!只是這紙幣制度的根基卻動搖不定,原本還隱約像是銀本位制,就著多少鈔本發多少票子,鈔票還可以兌換金銀。後來終於忍耐不住,一張紙片就能掠奪財富,多美的事,開足馬力,印!不再兌換金銀,很快變成了信用制,當然也就沒了信用。

很多歷史學家都將元朝覆滅的原因歸結到這超前的財政制度上,可在李肆看來,這辦法對蒙古韃子來說,已經夠溫柔的了。依他們最初的國策,漢人之地,人殺光、東西搶光,田毀光,以三光政策將天下變成他們的大牧場才對。真要這樣,別說97年,就是97個月也難支撐下去。

至於海運篇,仔細看下去,就跟李肆粗略看過的元末局勢扯上了關系。元代雖然修建了京杭大運河,可在很長一段時期裏,北方從江南調糧的總量裏,海運占著主體。海運的興盛,也導致海盜的興盛,進而影響到了元廷的統治全局。正因為海運便利,元廷就靠著海運,將江南當作肥羊死死吸血,紅巾軍起義後,不僅沒能依靠上江南的資源,反而又丟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