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章 漢軍滿萬不可敵(第4/5頁)

得了這些東西,劉廷讓不禁大喜,上一次幽州大戰,由於撤退的太倉促,高梁河中伏的宋軍甚至來不及通知幽州城下的友軍,所以那一戰中損失最嚴重的就是非戰鬥部隊,主要是後勤兵和工匠兵,他們自保能力差,被擄俘殺害的最多。

而且現在是冬季,即便宋軍中的工匠人數仍然能有保證,趕到幽州城下重新建造各種攻城器械的速度也將遠遠低於上一次,有了這些攻城器械,對宋軍攻打幽州可以說是極為有利的。劉廷讓一講,李華庭也大為驚喜,這誤打誤撞的,居然立了一樁大功!

當下,李華庭便興沖沖地押著那些被俘的遼軍和器仗就要上路,而老將劉廷讓到底比他思慮嚴密,他知道這些攻城器械的重要性,對遼人來說,這些東西遠比幾百車糧食更加重要,小河沿的遭遇戰雙方準備都嚴重不足,逃走了不少的遼國騎兵,一旦他們找到遼軍主力,而這位主將又是個有頭腦的,必然引軍再度來攻,因此馬上提醒李華庭,應當通知東路軍主將潘美潘大帥派人接應。

李華庭被他一言提醒,馬上派出飛騎去聯絡主帥,信使剛剛離開半天,他們就碰上了隨後趕來的童羽所部,童羽見軍中拉運著許多巨大的器械,一問情由,情知重大,立即命令本部人馬放緩行進速度,護送器械北上。

到了傍晚時分,果然有一支遼軍來襲,這路遼軍人數足有七千,統兵大將乃是蕭撻凜,這是遼國一員虎將,文韜武略,智勇雙全,不是普通只知打仗的將領可比,心氣兒也高,耶律休哥如穿雲箭般的遷升速度,他是很不服氣的,在他看來,他蕭撻凜並不比耶律休哥差,如果說差,也僅僅是差在運氣上罷了。

一聽說有大量的攻城器械落在宋軍手中,蕭撻凜便知糟糕,這些東西可以說是城池攻防戰中最犀利的武器,某種程度上可以決定這場戰局勝負的歸屬,少了這些武器,宋人攻城的力度就會大減,守軍的壓力就不會那麽大,戰爭的勝敗就會向遼國多傾斜一分,哪怕是毀了這些攻城器具,因宋軍的重新制造延長了他們進攻的時間,都有可能為遼軍創造無數的戰機,他豈能不急?

“真真的蠢材,那些器械應該時刻下置柴草,一有不對立即焚毀才對,見了宋軍竟然只顧逃命,把如此利器拱手還與宋人!”

盛怒之下,蕭撻凜一刀斬了那個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輜重官,自己立即揮軍截殺李華庭部,與此同時,他還將這個重要情報派人向剛剛收攏了散布在宋國邊境各州縣的兵馬,正追在楊浩主力後面急急北返的蕭幹和韓匡嗣部進行了通報。

李華庭、劉廷讓、童羽三路兵馬與蕭撻凜一場血戰,雙方各有死傷,總算護住了那些攻城器械毫發無傷,蕭撻凜怎肯甘休,一路陰魂不散,糾纏不休,雙方且戰且進,一直到了第二天下午,正在左進行軍的宋國田重進部聞訊也趕來增援,宋軍聲勢大盛。

蕭撻凜部眼看不支,正欲飲恨下令撤軍,蕭幹和韓匡嗣的人馬從天而降,終於及時趕到了。這一來遼軍頓時精神大振,雙方再度變成了勢均力敵的情形,這一場大戰從下午戰到黃昏,從黃昏又挑燈夜戰直到深夜,廝殺正酣的時候,潘美接到信使的傳告,率軍折返回來增援了。

因為遼軍的一次劫糧,引得宋國老將劉廷讓銜恨急追,意外繳獲這批攻城器械,遼軍各位北撤將領聞訊又自以為反應迅速,可以搶在宋軍大部隊回攏拱衛之前將其銷毀,結果這些趙二叔建造的攻城器械成了茫茫黑夜中的一支大火炬,把一只只飛蛾都引了來。

雙方戰至天明,開始有意識地收攏兵馬,一馬平川的大地上,黑壓壓的兩路大軍對峙著,一俟看清了眼下的情形,雙方主將俱是一驚。

大批的攻城器械在宋軍手中,他們需要衛護這些東西,以防遭到遼軍破壞,因此步卒拱衛於內,而騎兵環衛於外,總兵力難以估測,僅看其騎兵,當有六萬余人,而遼軍因為奔襲而來,所以都是騎兵,蕭撻凜、蕭幹、韓匡嗣三路兵馬共計七萬余人皆是騎兵,對面而立。

從雙方兵力上來說,是一種較為平衡的局面,從兵種上來說,此時可以投入戰鬥的,雙方都是騎兵。他們所處的位置,則是一片空曠的平原。

特殊的環境、相應的兵種、襲擊、解圍、再襲擊、再解圍後面臨著的將是一場非常罕見的騎兵軍團大會戰。步兵軍團會戰是很常見的,步兵想要大量殺傷對手,唯一的手段只能是正面大決戰。而騎兵大會戰的場面,在草原部落尚未統一時,草原上兩個強大部落間經常出現,但是與中原國家的戰爭中,這樣的場面以前還從來沒有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