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坐擁銀州(第3/4頁)

盡管介時他占了地利人和,一旦對上這麽一個強敵也頭痛得很,那時就不得不硬起頭皮去和趙光義打交道了,幸好,耶律斜軫志只在耶律盛,活捉耶律盛之後,他就痛痛快快的退兵了,看來北國的注意力一時半晌還不會放在西北。

回過頭來,再向銀州城望去,楊浩心中感慨萬千,打下這座銀州城真是著實不易呀,可是能得到這座銀州城,再大的犧牲都值得,一座新建兩年的城市,對周邊地域的輻射力,無論如何都比不得這樣一座古城的。

淺灘上只能養蝦,永遠也養不出蛟龍。占據了銀州,他才能貫通橫山,威加黨項八氏、西掠吐蕃健馬、北收回紇精兵、東得橫山諸羌之勇,真正擁有與夏州李光睿分庭抗禮的本錢,府州折氏、麟州楊氏才會真正唯他馬首是瞻。

眼前河渠縱橫,沃野千裏,草浪綿綿,山巒起伏。當戰火硝煙遠離這裏的時候,很快就會牛羊遍野,牧馬成群,這片沃土將成為他的根基,擁有了這片廣袤的土地,他就大有用武之地了。想到這裏,楊浩豪情頓生。

折子渝策馬伴在他身旁,輕輕瞟了他一眼,眼神有些迷惘。

楊浩腰杆兒筆直地坐在馬上,縱目眺望遠方,睥睨四顧,意氣風發。那寬廣的額頭、挺拔的背項,甚至獵獵隨風的大紅披風,都透著一股英武之氣。他日漸地成熟了,已不再是當初程家大院裏相識的那個只會說風趣話兒的小家丁,他如今是一方統帥,掌握著不下五萬可以隨時出動的大軍,在西北,這樣強大的武力已足當一面之雄了。

楊浩似乎注意到了她的凝視,忽然回首望了她一眼。折子渝沒有回避,只是輕輕問道:“你與契丹人合攻銀州,這消息恐怕已經傳回汴梁去了,堂堂宋國橫山節度使、檢校太尉,與外敵勾結,你猜趙官家會怎麽想?”

楊浩向她笑了笑,說道:“哪來的外敵?契丹與我大宋可是剛剛建交不足兩年的友邦。契丹叛逆耶律盛逃奔西北,殺我大宋銀州防禦使,奪銀州治其民,身為宋將,本官豈能坐視?出兵逐匪,那是天經地義的事。契丹出兵圍剿叛逆,那也無可厚非,我們兩軍殊途同歸,對付一個共同的敵人,何罪之有?官家以何罪名治我之罪?”

折子渝板著俏臉又道:“那黨項七氏出兵相助你又作何解釋?黨項七氏乃李光睿治下的部落,你調動黨項七氏兵馬經過李光睿同意了麽?剛剛到了蘆州兩月,便能驅策桀驁不馴的黨項羌人為你所有,趙官家不生忌憚?李光睿肯善罷甘休?”

楊浩眨眨眼,狡黠地道:“這個更好解釋。李光睿又如何?難道不是我宋國之臣麽?黨項七氏俱是我宋國子民,他們自告奮勇,與我合兵一處驅逐外虜,朝廷應該予以嘉獎才對,若橫加指責,豈不冷了諸羌之心?至於李光睿……”

楊浩輕蔑地一笑:“李光睿本負有守土之責,卻將國土淪喪外敵之手,使我宋國百姓流離失所。他無力奪回失地,本官出兵,他有什麽好指責的,李光睿會幹出那麽不識大體的事來麽?”

折子渝目中漸漸露出笑意,說道:“好吧,你楊太尉大仁大義,理應嘉獎,可是……如今銀州已經奪了回來,你總該交還李光睿了吧?”

楊浩大義凜然地道:“那是自然。這銀州並非無主之地,朝廷的江山社稷,豈能私相授予。可是西北不靖啊,為了不使銀州再度淪落外地之手,為了不使銀州百姓再受戰亂之苦,本太尉勉為其難,暫且代之治理銀州,等到李光睿大人解決了吐蕃、回紇之亂,有能力保護銀州的時候,本太尉一定將銀州拱手奉上,絕不拖延。”

折子渝吃地一聲笑,趕緊捂住了嘴巴,楊浩目光也蘊起了笑意:“子渝,其實你笑的時候非常好看,嘴巴不是櫻桃小口,未必就不漂亮,用不著一笑就掩口的。”

折子渝白了他一眼,臉蛋微暈地道:“今你動用了黨項七氏的人馬,夏州李光睿一旦得知消息,必知心腹大患在銀州,而不在吐蕃與回紇。你在吐蕃和回紇那邊雖有一定的威望,但是以你的力量現在還不足以左右他們,如果李光睿不惜代價與之媾和,再揮軍前來接收銀州,你真的把銀州交出去?”

“當然,這一點毋庸置疑。”

楊浩毫不遲疑地道,隨即卻又說道:“不過……,如果那時候銀州軍民、橫山諸羌、黨項諸部、銀州左右的吐蕃、回紇百姓不相信李光睿有保護銀州之力,堅決要求本太尉肩負起這份重任,唉……,須知民心不可違、民意不可擋啊,說不得……本太尉就只有擔負起這份重任了。”

折子渝一雙美目用一種有趣的眼光看著他,看了半晌,才輕輕嘆了口氣:“楊太尉,我以前真的沒看出來你有這麽無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