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離京(第2/4頁)

眾將面面相覷,不知道他說的是差了哪個,莫非還有誰敢奉詔不來?可是左右看看,主要將領濟濟一堂,似乎並未缺了什麽重要人物,眾人不禁四顧茫然。

趙光義說道:“缺席的這位,就是曹翰曹大將軍。曹大將軍戰功赫赫,本可為朝廷繼續效力,再創豐功,可惜……卻為奸人所害,英年早逝。今日見到諸位將軍,朕不免想起曹將軍來,豈不感傷?”

他撫膝嗟嘆一番,揚眉道:“王繼恩,傳旨,自內庫中撥三十萬錢賞賜曹家。曹翰遺孀封為詔命,曹翰的兒子今已十二歲了,便加封他為迪功郎,給他一個出身前程,以慰曹將軍在天之靈。”

王繼恩連忙接旨,在座諸將聽了皆不禁動容。曹翰遇刺後,趙匡胤已經把曹翰官升一級,隆重安葬,並對其家眷進行了妥善安置。而趙光義再次加恩,對這位遇刺的將軍如此恩遇,眾將感同身受,誰不感激?

趙光義此舉,就連一直寵辱不驚、神情平淡的樞密使曹彬也不禁大為感激,新帝登基,多少大事要做,這個關頭還能記著這些追隨他伐唐的將領,單獨賜宴接見,已是無上榮光。而曹翰遇刺已經有了一些時日了,趙光義不但仍記得他,而且加恩賞賜,不忘舊情,這對他們這些戎馬生涯的將軍們來說,正是最大的安慰。

曹翰本是曹彬的直屬部下,官家如此關愛,曹彬身為曹翰的老上司,此時自然要出頭為他拜謝。曹彬眼含淚光,斟滿一杯酒,走到趙光義面前肅然跪下,以大禮參拜,代曹翰向官家謝恩。

趙光義加恩於曹翰,固然有示惠於眾將的意思,可是這個時候他特意提到朝廷大員遇刺身亡,實也另有一番用意,只是其中緣由,卻不足為外人道了。如今見一直有些若即若離的曹彬終於被他打動,屈膝席前敬酒,趙光義不禁大悅。

他趕緊起身,扶起曹彬,舉杯道:“諸位愛卿皆是朝中棟梁,朕繼承大統,今後還須依賴諸位將軍輔佐。今因國喪,暫休戰事,來日討伐漢國、出兵幽燕,朕必禦駕親征,與諸位將軍如往日征江南一般,並肩作戰。諸位將軍,請滿飲此杯!”

眾將紛紛應諾,舉杯與之共飲……

……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在城門口為楊浩送行的,是原本出身南衙的一眾屬官,宋琪、賈琰、程羽、慕容求醉等共事過的同僚,還有鴻臚寺的全部官員。已然致仕的前任大鴻臚章台柳因老邁年高,沒有親至,卻也讓他的長子前來相送。

不但鴻臚寺典客丞焦海濤、司儀丞曹逸霆、主簿寧天色以及一幹屬員都到了,就連那位很少與楊浩謀面的鴻臚右卿高翔,今天也滿面春風地出現了,熬來熬去,他終於熬出了頭,楊浩一滾蛋,這個大鴻臚就是他的囊中之物了,往日些許恩怨,自然大風吹去,得有些肚量才是。

鴻臚寺的屬官們看著自家這位離任的大人,都是一臉的羨慕。做官,誰能做得像楊大人一般如此暢快?就算楊大人此後這一輩子再無任何建樹,就憑他弱冠之年便成為使相的速度,也足以成為大宋政史上的一個傳奇,或許……也是再也無人能夠企及的一個傳奇了。

南衙的一眾官員看著楊浩,眼中卻既沒有羨慕、也沒有嫉妒,而是一種深深的、卻不易被人察覺的同情,哪怕楊浩再惹人厭,此時他們也毫不吝嗇自己的同情。就算不需要楊浩承他們的情,也得讓其他同僚看看,自己不乏同情心。

他們看楊浩的眼光,分明就是在看一個死人。

勸君更盡一杯酒,此去黃泉無故人!

楊浩就在兩衙官員們復雜的神情中出了城門,走出一箭之地,他回頭一看,那些官兒們還站在原地,楊浩便向他們遙遙招手示意,他的手在空中剛剛揮動了兩下,忽地發現城頭上站著一個女子,一襲白裳,衣帶飄飄,獨自佇立,似乎正凝視著他。

楊浩站穩了身子,定睛再往城頭看去,那人卻已悄然消失,天空湛藍,白雲朵朵,城頭上只有宋字大旗迎風獵獵,方才所見竟似南柯一夢,尋跡無蹤。

“大人,請登車上路。”

將虞候王寶財在馬上彎了彎腰,向他大聲說道。

楊浩點了點頭,向後面隨行的家仆們望了一眼,楊浩的家仆比他的家眷在京城時還要齊備一些,管家、奴仆、丫環一應齊有,但是……他一個也不認識,這些人都是他變更逃跑計劃之後,繼嗣堂的人突擊找來的。

楊浩只知道他的管家叫李慶風,楊浩看他年紀、聽他名字,非常懷疑他和自己在唐國救下的李聽風家族有些什麽瓜葛,不過直到目前為止,他還沒和這位管家詳細交談過。

楊浩登上車子,放下轎簾,整個隊伍便加快了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