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4章 樹欲靜(第2/2頁)

不遠處,張熙童一眾文官正搖頭晃腦,吟詩作賦,那詩賦隨風飄來,隱隱入耳,兩人對視一眼,又有些好笑的味道。

這一趟來,文官們對下西洋是不遺余力地支持,隨船而來的官員們也是不辭辛苦,如此行徑,與朱棣拍板改朝貢貿易為自由貿易、允許文官參與遠洋之前,實是判若兩人。說到底,還是利益作祟。

下西洋太賺錢了,因為太賺錢,而某些人卻賺不到,甚至是堵死了他們的財路,自然招致瘋狂的反對。

朱棣一朝,重大工程數不勝數。六次下西洋、每次出行艦船數百艘、水卒數萬人;五次征漠北,動輒數十萬大軍、三次大規模的討伐安南、萬裏大遷都、大興土木修築京師、疏通大運河、修撰永樂大典、修建萬裏長城……

以某些敗家亡國的帝王教訓,夠永樂大帝亡國十幾次了,但是朱棣的王朝一直穩穩當當的,甚至越到永樂後期越敢花大錢,最後還留給兒孫一個仁宣盛世,是朱元璋留給了他花不完的錢麽?

朱元璋建國前,天下大亂,等把北元趕出中原,天下已成了爛攤子,朱元璋三十年勵精圖治,休養生息,確實讓國家走上了正軌,讓大明接近了小康水平,但是絕對還沒到隋文帝時富得流油的地步。緊接著四年內戰打了稀哩嘩啦,朱棣登基時可不富裕。

永樂之後,朱高熾只做了一年皇帝,所謂仁宣盛世,其實有點名不符實,從登基到駕崩僅僅一年,他能對國家經濟產生多大影響?僅僅幾個月,他就能讓朱棣“弄散了架的”大明朝再度暴富?

而朱瞻基也僅僅做了十年皇帝,這中間還有搶皇位、平皇叔的戰爭。在這十年間,又有鄭和的第七次下西洋,王景弘的再下西洋,如果朱棣真的航海敗光了家當,留下一個爛攤子,朱瞻基還能十年間敗出一個“永宣盛世”?

問題就在乎,朱棣沒有做到平衡,對各個利益集團的平衡。他的下西洋,富的是朝廷和皇家,受益的是平頭百姓,把那可以左右朝政的、力量最龐大的中間階層給扔到一邊去了。

而今則不然,自上而下,各個階層俱享其利,自然就能做到如西洋諸國航海一般,舉國上下一致支持,龐大的文官集團從下西洋的反對者變成了擁戴者,更是不遺余力地為其找到了無數的理論依據。

夏潯的想法是對的,不管怎麽說,文官集團是大明的文化精英,是左右政治和文化進步的主要力量,是左右民族進程的中堅力量,把他們扔到對立面,絕對是一個錯誤的選擇,把他們拉進來,才能成為促進進步的積極力量。

如今,這種力量已經開始產生作用,換作以往,把滿剌加從暹羅國割離出來,擒陳祖義而不還政於前渤林邦王之子,還不被這些文官以道義之名口誅筆伐,抹黑得一塌糊塗?更不要說派官兵以海盜名義出海了。

而現在呢,他們悠哉悠哉的,對艦隊一路下來種種行為全無異議,盡是歌頌贊美,就連方才兩位水師將領殺氣騰騰的話,站出來表示反對的居然也只有夏潯和鄭和,而非這些一向以聖人門徒自居的鳥人。

小艙房裏,唐賽兒眼淚吧喳地向蘇穎訴苦:“穎姨,人家被關了好久好久好久了,到底什麽時候才放人家出去呀?”

蘇穎道:“這一次,我都不會向著你說話!你雖習過武,終究是個女孩兒,氣力不足,哪能跟那些兇悍的海盜們比?船上冷箭飛斧、標槍不斷,萬一傷了你呢?你跟船出來,是他答應過的,萬一你有個好歹,你叫他回去以後如何面對你娘,怎麽向她交待?”

唐賽兒抽抽答答地道:“人家以後不敢了,保證聽話還不行麽?”

蘇穎在她額頭點了一下,恨道:“你這丫頭,真不省心!好啦好啦,我去跟他說說,早點放你出去就是了。”

“嗯!穎姨最疼我了!”

唐賽兒破涕為笑,討好地看著蘇穎,蘇穎瞪了她一眼,起身走出去。

房門一關,唐賽兒臉上還掛著淚珠呢,便忙不叠爬到窗口,伸手一推,那窗子本來卡死了的,也不知幾時被她給弄開了。唐賽兒手忙腳亂地便往回收線:“壞了壞了,耽誤這麽久,魚一定脫鉤了,啊!居然還在!好大的魚!”

片刻工夫,一條大魚被拖進船艙,唐賽兒抱著活蹦亂跳的大魚,仿佛年畫上懷抱大紅鯉魚的童子,大魚一陣撲騰,唐賽兒跪坐不穩,“哎喲”一聲就倒了下去。

她有魚線、魚鉤,居然還有魚餌,看樣子,她絕對沒有在船艙裏關了好久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