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3章 亂紛紜(第2/2頁)

丁宇怕夏潯心生惻隱,忙道:“國公,你莫瞧他們如今可憐,咱們的拳頭沒他們硬的時候,那可真比狼都狠呐。就算是如今,要不是前有瓦剌步步緊逼,後有咱遼東都司嚴陣以待,你當他們就不來禍害咱們的百姓麽?剛才他們那股狠勁兒國公您也看到了。”

夏潯瞟他一眼,似笑非笑。

※※※

雪原上,一座座軍帳,構成了一座巨大的軍營,軍營前面有陷馬坑、坑後用積雪堆起了一座光滑結實的壁壘,幾條通道處都架了橋,橋頭處設有鹿角和拒馬槍,軍營中心部分,則是一處處堆滿了糧草的垛狀糧倉,整個大營裏面忙忙碌碌。

巡弋的兵丁、登記、發糧的胥吏,接受賑濟的牧民,前來交易的部落、圈養在欄中的牛羊,熙熙攘攘,熱鬧非凡。在遼東布政使萬世域的大帳裏邊,一群人爭吵不休,站在最中間的是萬世域,還有幾個文官和幕僚,圍在外圍的則是一些情緒激動的儒生。

這些儒生群情激昂,振臂高吵,把萬世域團團圍在中央。

萬世域暗暗後悔:“真他娘的不該把這些書呆子給弄來啊!”

這幾年遼東發展很好,文教方面也大獲成功,張熙童調回禮部之前,遼東的縣學、府學、官辦和民辦的各種書院已是遍地開花,有大批的讀書人從中原應聘至此,做了書院教習、夫子、先生。前不久萬世域趕到韃靼時,考慮到語言溝通問題,只帶了些蒙古籍、女真籍的書院學生,這些人本就是遊牧部落出身,弱肉強食的信念深入他們的骨髓,所以執行萬世域的決定不打折扣,為遼東招攬人心產生了巨大的作用。

但是他們的人數還是太少,這時候又沒有電影、電視、電台等宣傳工具,大多數韃靼部落的百姓又不識字,他們需要一家一戶地走訪宣傳,人數遠遠不夠,而遼東各地的縣學、府學、書院的教習、夫子們又紛紛請纓,要求加入宣傳戰,為國家出一份力,萬世域正愁人手不敷使用,就點頭答應下來。

語言不通也沒關系,頂多一人配個精通蒙古語和漢語的翻譯就是了,這樣的人在遼東比比皆是,許多大字不識的遼東百姓,都有這樣的本事。

誰知這些讀書人到了韃靼沒多久,看法就變了。

他們在宣傳中,眼看著一些不肯接受明廷安置的韃靼部落的牧民凍餓而死,家破人亡,又被那些部落首領盛情款待,哭天抹淚地向他們訴苦,一種正義感和憐憫心油然而生。

卡住救濟迫使這些部落必須向大明臣服,否則任由你凍死餓死也不拔一毛,這樣的行為在他們看來是不義的、殘忍的,完全沒有人性。這些自小被灌輸了一肚子仁義道德,又不曾經歷過塞北苦寒生活,更不曾被遊牧民族傷害、侵掠過的夫子們憤怒了。

仁者無敵!憑一顆慈悲心,才能感化世人啊!我大明堂堂天朝上國,禮儀之邦,怎麽能這麽做事?怎麽能這麽殘忍?用利益誘惑他們投奔,這是多麽邪惡的行為!他們缺衣少糧,奄奄待斃,此時慨然施以援手、無私救濟、無償救濟,那不正是我以儒為立國的中原王朝應該去做的事嗎?

夫子們尊聖敬善、仁慈博愛了,夫子們以天下為己任了,博愛謂之仁,賑災大營裏那麽多的糧草,怎麽可以坐視那麽多的百姓像流浪狗一樣活活地餓死!他們反過來開始強烈要求布政使大人立即無償發放賑糧,救濟韃靼災民,萬世域萬沒想到這些夫子不但沒幫上忙,反倒做了人家的說客。

偏偏這些讀書人大多都有功名在身,萬世域自己也是讀書人出身,不好過於苛責,在他們的口誅筆伐之下,反而有些吃不消了。

大帳中,萬世域被這些教授、夫子、先生們罵得灰頭土臉,他正無力地辯解著,有人跑進來,大聲稟報道:“藩台大人,輔國公爺、開原侯爺,已到大營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