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1章 這人收不收(第2/3頁)

朱高熾聽了回報,點頭答應,楊士奇便急急趕奔內閣。這邊,朱高熾就想回轉後殿,授意太子妃以慰問楊旭的名義往輔國公府一行,把這緊急情況通報於他。因為皇帝這突如其來的一舉,他們原本的通盤計劃,都必須要進行修改了。

朱高熾剛打算走,乙一就回來了,稟報道:“太子,都察院陳瑛求見!”

朱高熾聽了頓時一愣,誰來求見他都不覺得希罕,唯獨陳瑛……這簡直比太陽從西邊出來都稀奇,漢王身邊第一幕僚,居然跑來求見自己。

朱高熾略一思索,擺手道:“不見!就說孤身體不適,要他有什麽事,經通政司上書便是!”

朱高熾剛一轉身,突又轉回,喚道:“慢!他可曾說過是什麽事麽?”

乙一道:“沒有。”

朱高熾略一思索,又問:“他是穿的官服還是常服?”

“官服!”

朱高熾在殿上徐徐踱了幾步,吩咐道:“去,請他進來!”

乙一欠了欠身,轉身就往外走。不一會兒,便引了陳瑛進來,陳瑛束冠革帶,衣著隆重,上得殿來,看見朱高熾站在那兒,連忙屈身下拜:“臣陳瑛,見過太子!”

朱高熾道:“陳大人請起,孤雖監國,卻非人君。若無十分的要緊事,不宜官邸相見的,不知陳大人今日來,是有什麽要事麽?”

“老臣正有要事稟奏太子!”

陳瑛緩緩站起身,沉聲道:“雲南糧荒,危及安南,太子高瞻遠矚,為濟雲南百姓,解安南之危,著令召商中納,這本是利國利民的一件大事,更關乎著安南戰事的成敗。可是因為有利可圖,卻有許多權貴達官,或赤膊上陣、或委托親眷,從中漁利。”

朱高熾動容道:“竟有此事?”

陳瑛道:“是,公侯、都督……許多人家,都令家人子弟運米中鹽,他們若願往雲南運米,濟百姓之危,原也沒有什麽。可恨這些人,先是盡購陳米、糟米,又往米中摻雜土沙,及至糧食運到,還要加倍多支。

本應每引米一石三鬥的,他們就索要兩引三引,貪得無厭,乖戾囂張。若是各鹽場官吏不答應,他們就倚仗權勢,淩辱欺壓。有無權無勢的民商運米的,他們就百般打壓,不許他們以米換鹽引,再以低價購入,轉手賣出,從中漁利,是可忍孰不可忍!

太子,如商中納於朝廷來說,是解雲南之苦、安南之危的政策,於太子來說,則是太子監國的一項英明決策,怎麽能毀在這些社鼠蠹蟲之手呢?一旦因此惹得民怨沸騰,恐怕要出大亂子。老臣聞聽,心急如焚,所以急急趕來稟奏太子。

此等現象,當及時制止。臣請太子下令,禁止官員及其家眷運米販鹽、與民爭利。但有欺行霸市、強買強賣,以權謀私、勒逼鹽吏者,嚴懲不貸!臣已將此事寫下奏章,同時稟奏皇上,太子請看,這是臣送通政司的奏章抄件!”

陳瑛說罷,自袖中摸出一件東西,雙手捧起,恭恭敬敬往朱高熾身前一送。朱高熾接過來打開一看,果然是寫給皇上的奏疏,內容與方才對他所言一字不錯,通政司的奏章還要經他過目再發往北京的,因此這抄件絕不可能做假。

陳瑛又恭謹地道:“都察院裏,臣也傳令雲南道禦使嚴查此案,並挑選年輕精幹的禦使重點巡撫雲南,因為事關重大,唯恐奏疏不甚明了,耽擱了太子的大事,所以臣急急趕來向太子陳述,太子您看,臣做得還有甚麽不完善的地方,就請指示下來,臣一定馬上糾正。”

看這情形,陳瑛倒是真的一心為國了,尤其是這封奏疏中把太子開商中納以濟雲南的策略具有何等重要意義闡述的非常明白,這封奏疏送到皇上面前,雲南那邊若是真的出了事,甚至連累安南戰局的話,也能最大限度地撇清太子的責任。

朱高熾驚訝地看向陳瑛,這是監察院系統負責的事情,眼下他還真不知道,如果這事沒有及時察覺,坐視蠹蟲壞事,難保不出什麽大亂子,到那時,他是監國,這政策又是出自他手,就成了他執政的不可抹殺的一個汙點。

陳瑛及時奏明這些情況,對他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可是只有好處……黃鼠狼給雞拜年,居然是一番好意?朱高熾定定地看了陳瑛一眼,緩緩道:“此事幹系重大,如今……漢王也是監國,陳大人可曾將此事稟報於他?漢王對此有何看法麽?”

陳瑛欠身道:“漢王勇冠三軍,乃當朝虎將。然則,說到經國緯政,料理國事,實非漢王所長。何況,召商中納,本就是太子決策,太子乃國之儲君,雖同為監國,軍國大事麽,還是報與太子決斷更妥當一些。”

朱高熾聽到這裏,終於明白了陳瑛的來意。陳瑛這是投石問路,意圖投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