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2章 戰神後人(第2/3頁)

說起來,這郭家自唐以後,還真是到了金元時期,才算重新輝煌起來。自郭寶玉之後,郭家名將輩出。郭寶玉長子郭德海曾大敗宋將彭義斌,後隨闊闊出伐金,屢立戰功。郭寶玉的次子郭德山也是戰功赫赫,後來受封為萬戶侯。

他的孫子郭侃更為厲害,作為蒙古的西征副元帥,郭侃隨旭烈兀西征印度、沙特阿拉伯、伊朗、敘利亞、埃及、法蘭克,破七百余城,被他的對手譽為“東天神將”,成為攻克巴格達、飲馬地中海、大敗十字軍的唯一漢將。

除了武功之外,郭家後來又出了一個大名人,那就是元朝著名的水利專家、工程家和科學家郭守敬了。

不過像郭家這樣的元朝漢將世家,在元朝滅亡的時候處境就顯得異常尷尬了。朱元璋對抓到的元朝官吏毫不手軟,很多官宦都被貶為賤籍,從此淪為奴隸。

這些元廷漢官擔心受到明朝廷的歧視和虐待,所以在元朝退出大都的時候,也都紛紛逃亡了,其中一部分隨著北元朝廷逃到了漠北,更多的則是逃到了西域,因為那時西域還有蒙古人建立的汗國,郭家就是那時逃到西方的,逃離中原已有四十多年。

郭奕軒說完了自己經歷,便好奇地問起劉玉玨的經歷,在他看來,如劉玉玨一般漢學底蘊如此紮實的,若非西域的漢人世家,就一定是從他的故土中原而來的了。夏潯對劉玉玨的出身,做過一番精心設計,這時劉玉玨就依照事先商定的說法,向郭奕軒娓娓道來。

劉玉玨的說辭是,他本山東濟南府一個富紳之子,靖難之役中,他的家族是全力支持山東布政使鐵鉉同燕王對抗的,等到燕王得了天下,他的家族受到清算,一門老少盡被屠戮,對白家忠心耿耿的管事祁微受老爺所托,帶著當時還是少年的劉玉玨逃了出來,總算不致絕了白家香火。

那個救他離開的管事祁微就是現在的馬戲團打雜夏潯了。兩個人當初東躲西藏,因為不敢在中原久留,便一路逃往偏荒地區,後來被迫寄身在一個馬戲班子裏,不想十年下來,竟已輾轉到了異域。

說到傷心處,劉玉玨不禁流下淚來。劉玉玨這番真情流露卻是一點不假,因為他想起了自己的老父親。老父親只有自己一個獨子,此前因為他已成年,卻一直不肯成家,已不知讓老人家多麽傷心,此番流落西域,父親那裏必已認為自己身故,老人家年事已高,怎還受得這般打擊。

“我劉玉玨不孝啊!”

劉玉玨越想越是流淚,越想越是愧疚,心中便暗自決定:這一回若能逃出生天,重返中原,哪怕自己是不喜歡的,也定要抉一女子成家,生下一兒半女,以慰老父心懷。

郭奕軒見他如此傷心,不禁為之動容,輕輕嘆道:“靖難之役,老夫聽說過,聽說當時最慘烈的一仗,就發生在濟南。逝者已矣,小兄弟,不要再傷心了。此番帖木兒可汗揮軍東向,志在必得!只待帖木兒可汗取了中原天下,滅了朱氏王朝,你的血海深仇就能報了,那時就能正大光明地回歸故裏……”

說到這裏,郭奕軒露出向往之色,半晌才悠悠地道:“老夫少小離家,那大都故裏,只依稀還有些印象,每每想起,黯然神往……”

郭奕軒籲了口氣,振奮精神道:“小兄弟,多和我說說故鄉的事,說起來,我那故鄉距你濟南府也不算遠呢。”

對於中原,郭奕軒所能記得的唯有他童年時的一些風貌,那還是元朝末年時候,少小離家,劉玉玨所說的一切,雖然都是幾年前的舊事,對他來說依舊新鮮無比,聽劉玉玨娓娓道來,依稀記起童年往事,郭奕軒不禁熱淚盈眶。

郭家是元朝貴族,對推翻元朝的大明頗有敵意,但是對故土和故鄉的人,卻有著很深的感情。故土情、故鄉情,這是人類最基本的情感,是超越不同勢力團體建立的國家族之上的,再加上他和劉玉玨都受大明迫害,更覺親切。

兩人這話匣子一開,聊了很長時間。前邊的演出已經結束了,觀眾們紛紛散去,大家都忙著收拾各種器具,郭奕軒依舊拉著劉玉玨,努力回憶著童年經歷的地方、童年經歷的事,然後一一向他問起。

夏潯插不上話兒,便也跟大家一塊忙碌去了。郭奕軒又聽劉玉玨說了許久,才拾起衣袖,拭了拭眼角的淚水,感慨地道:“你我難得有緣在此相聚,有句心裏話,老夫不知當講不當講。”

劉玉玨忙道:“老先生有話請說,玉落洗耳恭聽。”

郭奕軒道:“玉落啊,我看你人品俊雅、學識不凡,如果就此淪落,白玉蒙塵,殊為可惜。老夫垂垂老矣,今日得見故土同胞,十分欣慰,你是讀書人,這一輩子就在馬戲班子裏廝混的話,實在有些可惜。老夫如今在帖木兒可汗的軍中正擔著一官半職,想為你安排一個前程,你可願意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