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章 識英雄(第2/3頁)

戰場上,並不是兵力眾多就一定取勝,一支精銳的部隊,完全可以做得到以少勝多,歷史上,以數百精騎破數千敵軍、以數千精騎破數萬敵軍的戰例,並不是戰術戰法比對方如何的高明,完全是軍隊的素質遠勝於對方,甘涼精騎就是這樣一支隊伍。

各衛將領、宋晟都督行轅的各級官吏,也都陸續出來,紛紛站立左右,迎候著輔國公和安成公主的車駕,官老爺們就不用像士兵們那樣注意軍紀了,他們瑟縮著脖子,袖著雙手,時不時再跺跺腳,雪沫子無孔不入,以致很多人發著牢騷,嫌這天寒地凍的出來早了。

這時候,兩排身穿紅色半臂戰袍,手執紅纓長漆槍,騎著雄駿高大戰馬的扈軍突然從城門洞裏出來,緊接著一位花白胡須的老將軍頂盔掛甲,在即將成為駙馬爺的宋琥陪同下,從城門洞裏緩緩馳出,各級官佐一見大為驚愕,紛紛垂下雙手,肅然立定。

侯爺竟然親自出迎了!

侯爺這兩年身體不大好,已經很少出席公眾活動了,很多將領平時都沒有機會見到他,他們根本沒有想到,今天這樣惡劣的天氣,西寧侯居然親自出城相迎。

遠遠的,皚皚雪原上,一支隊伍出現了,沐浴在寒風中的將領們頓時為之一振,宋琥把手一揮,旗號揮動,近萬騎兵緩緩變幻了一個陣形,角度傾斜向前,做出了恭迎的姿勢。

隊伍越來越近了,年逾古稀、須發花白的宋晟一抖馬韁,策騎向前騎去,宋琥緊隨其後,諸將立即如眾星捧月一般隨之而行。

宋晟目注前方,正策騎緩馳,一雙蒼老卻仍不失銳利的眸子忽然有些疑惑地看向前方。只見前方道路上儀仗分開,旗幟在大風中獵獵張揚,中間竟爾馳出一匹大宛寶馬,馬上端坐一人,麒麟袍服,一等公爵的冠帶。宋晟正疑惑間,那人又一翻身,竟然跳下馬來,牽馬前行,向他行來,而那人身後的儀仗業已適時停住。

宋晟一擡手,左右將官盡管勒馬停住,宋晟獨自又前馳十余步,馬速越來越慢,終爾停住。

宋晟頜下的胡須在風中飄拂,臉上滿是驚疑不定的神情,他有些搞不清對面這人的身份和如此舉動的含義了。聽聞那輔國公年約三旬,倒與對面這人相仿。只是……國公爵位在自己之上,自己這迎候之人尚未拜見,他沒有主動出來的道理呀。尤其是……他還牽馬而行以示恭順,大明的侯爺至少也有六七十位,可位至公爵的屈指可數,堂堂輔國公,豈會對他如此禮遇?

然而,對面牽馬步行的人,還真是夏潯。

夏潯此舉,絕非做作,而是由於他對一位真英雄由衷的欽佩。

他這一路上,盡力搜集著帖木兒的所有資料,自然也不會放過對鎮守西域二十多年的主將宋晟的了解,他了解的越多,便對宋晟越欽佩。

宋晟,十一歲從軍,十三歲,成為前鋒將軍,獻計拿下義軍久戰不克的元廷重鎮徽州。此後,屢立戰功,二十歲時,就成為都督同知。從那時起,他負責的就主要是“善後工作”了,常常負責鎮守剛剛攻克的地方,清剿敵對勢力殘余,這位曾經鋒芒畢露的少年將軍,從此進入韜光隱晦的時期。

洪武十二年,元宵節,一些功臣子弟湊錢造了一艘大戰,又邀許多朋友上船,在秦淮河上遊逛逍遙,一向對官員管束極嚴且崇尚節儉的朱元璋聞訊大怒,當日船上所有官員俱都受到嚴懲。而宋晟,恰恰是受邀上船的一個客人,於是被降職,貶到甘肅涼州,做了一個衛指揮。

於是,屬於宋晟的西域、屬於宋晟的傳奇開始了。

當時的涼州,內憂外患,糟糕之極。西北和北面,北元武裝時不時就來進攻,南面的吐蕃部落時叛時降,常來劫掠,有時候,北元余孽和吐蕃部落同時來進攻,四面受敵,兵災過處,一片狼藉。而涼州內部呢?更是混亂不堪。

涼州當地有大量招降的蒙古部落,他們與漢民沖突不斷,矛盾很深,常與北元暗中勾接,裏應外合襲取涼州。宋晟到任前,涼州已經換了九任指揮使,其中四個戰死沙場、三個撤職查辦、兩個死於士卒嘩變。宋晟被貶到涼州時,所有的親人、同僚都認定,他這一輩子算是完了。

可是宋晟接手這個爛攤子之後,交好涼州諸部、植樹抵禦風沙、挖掘水渠灌溉,明法律、嚴軍紀,僅僅三年,監察禦使史蔣星巡視涼州時,這裏已是阡陌縱橫良田萬頃,各族百姓和睦相處,衛所官兵精悍英勇,涼州徹底變了樣。

第四年,考驗宋晟武功的時候到了。經過十余年的休養生息,明王朝決定解決西北邊患,第一刀就砍在元朝西北重鎮亦集乃路,這裏的鎮守者是北元“吳國公”把都刺赤,能征善戰,被蒙古人尊稱為“黑將軍”。他派兵攻打涼州,宋晟避其鋒芒,以三萬精騎直搗腹心,硬是拔掉了亦集乃路,俘虜了“吳國公”把都刺赤以及兩萬多名蒙古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