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竊(第2/3頁)

夏潯認真地看著送來的情報,一個字一個字地讀,看到一段感興趣的資料,還會停下來反復咀嚼一番,期間,西琳已經輕輕走過來,兩次挑亮他案前的油燈了,夏潯卻渾然不覺。

忽地,帳外有人稟報道:“國公,京裏送來消息!”

夏潯沒有說話,先用炭筆在剛剛閱讀到的資料處劃了一條線,做了記號,才道:“進來!”

一個侍衛掀簾走了進來,將一封書信呈到了夏潯案前。

夏潯接過來一看,竟然是一封家書,眉尖不由一挑。

茗兒年紀雖小,卻非常識大體,丈夫在外做事的時候,她全心去做的,就是維護好家裏,不叫丈夫分心勞神,眼下他還在行軍當中,如非大事,茗兒應該不會這麽快就有家書來的。他驗看了書信火漆,用一把小銀刀挑開封口,取出書信閱讀起來,信只看到一半兒,眉頭就微微皺了起來。

信裏主要說的是唐賽兒失蹤的消息。夏潯離開府邸去接公主時,四個女兒就齊刷刷地跪到了茗兒面前,求大娘維護她們。茗兒聽說她們惡作劇居然搞出了人命,不由為之大驚,正要叫人去後院去尋找於謙的屍體,於謙已經自己搖搖晃晃地走了出來。

他的額頭磕破了,只是因為一身的墨汁,那血混到墨水裏,幾乎看不到血漬,也不知道傷勢輕重。只是整個人盡遭墨染,往那兒一站,只剩下一雙眼仁是白的了,一雙眼睛忽閃忽閃的,仿佛一位非洲友人。

四個丫頭這才知道於謙沒死,蘇穎、梓祺、謝謝氣不打一處來,忙著便教訓孩子,於仁就這一個寶貝兒子,見他被人作弄到這副模樣,自然也很心疼,可是眼見蘇穎梓祺要打女兒,哪能不上前解勸?一時間,楊府裏亂成了一團粥,等這邊好不容易安頓下來,大家才省起唐賽兒那小丫頭已經逃掉了。

茗兒趕緊派人去唐姚氏家裏去找,唐家自然是找不到她的,又往裘婆婆、蘇欣晨那裏去找,這幾家本來就是挨著住的,也都沒有唐賽兒的蹤影。這一下大家發了慌,只得到處找尋,可是始終不見她的人影。

於仁見兒子和輔國公府四位小小姐的性格實在合不來,又在楊家耐心住了兩日,便借口需要返回杭州,兒子要送到老師那裏去,告辭離開了。而楊家和唐家滿京城的找人,謝謝甚至找到了久未聯系的師兄師弟,發動金陵黑道勢力幫著找人,始終找不到這唐賽兒的下落,把個擔心女兒的唐氏娘子哭得好不淒慘。

茗兒知道丈夫對於家很看重,對唐家也很照顧,這件事兒怎麽也不好瞞著他,只好修書一封,把前因後果向他說明。夏潯看了書信,心中頓時有些茫茫然起來,他對於家和唐家的確很看重,而他看重這兩家的原因,恰恰是因為這兩個孩子。

這些年來,他交遊天下,官場士林、京師地方,與他打過交道的人不知凡己,能叫他放在心上的能有幾人?於家和唐家之所以被他如此看重,只因為這兩個孩子在本來的歷史上,都曾幹過轟轟烈烈的一番大事業。

如今,夏潯在遼東傾注了三年心血,促使遼東踏上了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如果未來不再有“土木堡之變”,那麽未來的歷史上也就不會再有鐵血丹心的於少保。

夏潯當日對於謙語重心長地說,希望他將來不會成為英雄,正是因為有此考慮。這個英雄,成就的太慘烈了。五十萬訓練有素的明軍因為王振的瞎指揮,葬身土木堡。多少伴駕出征的名將能臣在亂軍之中無所作為,白白葬命,其中包括在安南戰無不勝的英國公張輔,征漢王、征兀良哈、征朵顏諸部,屢立戰功的成國公朱勇。

這一戰,明朝元氣大傷,精兵盡去,良將盡去,更由此引起了景泰兩帝的內爭,此後又有了大禮儀之爭,鬧得文臣也元氣大傷。如果沒有這些事,明朝未來的發展或許會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副景象。

所以夏潯希望,來日於謙莫成英雄。以他的才幹學識、道德品格,足以做一個清廉能幹的名臣,即便是他從此走上一條不同的道路,做一個平庸的百姓,也好過五十萬人骨肉成泥,從而在危難關頭,成就一位英雄的英名啊。他對唐家如此照顧,很大程度上也是出於對唐賽兒未來發展的關心。

可是,只因為小孩子打架這麽一樁鬧劇,唐賽兒竟爾脫出了他的控制。未來,唐賽兒還會在山東造反麽?如果唐賽兒的人生道路終究沒有改變,那麽於謙的人生道路會改變麽?如果於謙的人生道路同樣沒有改變,那這國運……還會改變麽?我的種種努力,還會有效果麽?

遠處,喊殺聲起,荊峰出乎意料的沒有等到夜深人靜,而是選在營中諸軍剛剛歇下,警哨尚還保持著充分警惕性的時候動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