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小小少年(第2/2頁)

剛說到這兒,他一眼看見了坐在後邊馬上的夏潯,不禁哎喲一聲,趕緊施禮道:“老爺,您回來了!”

他這一叫,那和尚和中年人一齊轉過身來,夏潯翻身下馬,迎上前去,有些疑惑地看看二人,說道:“兩位這是……”

他說到一半,看到那中年人面相,突然收聲怔住,眼前這人好生面熟,一個名字就在嘴邊兒上,卻突然說不出來了。

那人看見夏潯,卻是滿臉欣然,連忙施禮道:“國公!”

夏潯“啊”地一聲叫出來:“於謙!”

眼前這人可不正是當年他隨李景隆、鐵鉉往浙東圍剿海盜時結識的於夫子麽,只是他的名字明明就在嘴邊兒上,偏偏想不起來,可他兒子的名字倒是不用想,張口就來。

於謙的父親叫做於仁,聽了夏潯的話,笑不攏嘴地道:“國公好記性,如今還記得小犬的名字。謙兒,還不快快上前拜見國公!”

旁邊那個眸正神清、五官周正的小童立即撒袖上前,莊重地一揖,規規矩矩地道:“於謙見過國公!”說完一雙烏溜溜的眼睛便往夏潯身上飛快地一掃,眼神裏充滿了好奇。

“哈哈哈,賢侄快快請起!”

當日在於家,夏潯和於仁可是兄弟論交的,如今他成了國公,水漲船高,於仁可不敢再以兄弟之禮相見,於謙自然也不敢高攀自稱“小侄”,可在夏潯心裏,喚於少保一聲賢侄都有點心虛,哪有不肯親近的道理,於仁聽他對自己父子一如往昔,不覺暗暗松了口氣。

他帶兒子赴京,本來是拜訪國子監一位老友的,兒子才學非常出眾,家鄉已沒有老師可以教他,於仁怕耽誤了兒子前程,便想讓兒子到國子監求學。只是兒子還小,欲循正途考學很難,要想進去旁聽,少不得就要托人,老於一輩子性情恬淡,無欲無求,少有開口求人的時候,可是為了兒子的前程,卻也不能不勉為其難一回。

他那老友考較了於謙的學問,如見璞玉,欣然應允下來。事情辦妥了,於仁想起夏潯來,上不上門拜訪,他也著實有些猶豫。夏潯今非昔比,上門拜訪,是否有攀附之嫌呢?可是夏潯與他是有大恩的,若是到了金陵城卻不去拜會,實在與他一向做人的道理相悖。

於仁躊躇半晌,便想,自己心懷坦蕩,何必在意他人眼光,只憑本心做事便是,於是就領著兒子來了。如今一見夏潯對他父子一如既往,並無眼高於頂的模樣,一塊心病放下來,反而暗自慚愧,不該胡亂揣度人家。

兩下裏見了禮,談笑幾句,夏潯便轉向那僧人,這僧人他是著實的不認識,不禁納罕地道:“大師從何處來,為何要見我?”

方才兩下裏敘話,那和尚便微笑著站立一旁,並不多話,這時聽得夏潯詢問,才稽首答道:“貧僧是徑山寺的僧人,法號古春,受道衍大師所召,赴京參修《文華寶鑒》,今有一些瑣事,需要通報與國公,因此道衍大師便遣貧僧來了。”

夏潯笑道:“好好好,那就請一並入府,咱們坐下再詳談,請!”

夏潯很客氣地招呼於仁和古春和尚入府,於謙將衣袂一整,亦步亦趨地隨在父親身後,舉止居然頗為從容儒雅。只是他的年紀實在太小了,一臉稚氣,偏要做出成人模樣,小大人兒似的,不免引人發噱。

“請請請,於兄,這邊請,大師,請!”

夏潯笑吟吟地把他們讓往西廂的客廳,繞過一叢花樹,前邊小徑兩旁突然各自閃出一人,兩道亮晶晶的光柱便迎面射來。夏潯看清是自己那兩個調皮搗蛋的寶貝女兒,手中似乎拿的兩截竹筒,還來不及訓斥她們,水柱就迎面射來,夏潯忙不叠身形一轉,左手一推古春大師,右手一帶於仁,霍地閃到了道路兩旁去。

只有那跟在後面,步履沉穩,儼然大人的於謙,壓根兒來不及躲閃,只好以不變應萬變,任由兩道水柱齊刷刷地射到他的臉上。兩個姑娘得意洋洋地大笑:“賽兒!你就會隱身法兒,這回也逃……逃……逃……”看清迎面走來的並非唐賽兒,兩個姑娘不禁傻了眼,可那水卻是一滴也沒糟蹋,噴了於謙一頭一臉。

於少保抹一把臉上的水,處變不驚地道:“女孩兒家應當笑不露齒,行不擺裙才對,難道這是兩位姑娘的待客之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