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8章 意圖安南(第2/2頁)

朱棣笑了一聲,只當夏潯也聽了傳言,而皇上心意未決、旨意未下,民間已傳言四起,這是為君者的大忌,所以不免惶恐,如今見自己問起,自然不敢毛遂自薦。卻不知夏潯說的卻是實話,張輔打安南,當真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到後來安南人最怕的就是張輔,聞其名而變色。

朱棣便道:“兵者,國之大事,他們的歷練還少,而且安南之戰,不僅僅是行伍中事,交給他們,朕不是很放心。”

話說到這個份兒上,意思已經很明白了,為臣者就該為君分憂,皇上已經不放心了,夏潯趁機領命,朱棣必定欣然應允。如果不好毛遂自薦,夏潯也可以順勢說一句:“可以在朝中另擇大將,出鎮安南!”那麽朱棣也可以順勢點他為帥。

不過夏潯明知朱棣的暗示,卻還是不想順著他的意思來。夏潯在浙東剿倭也好、在遼東經略也罷,其實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政治前瞻性,在軍事上的成功,有取巧的成份。到安南的話,夏潯並不覺得自己能比人家張輔打得更好,就連沐晟,他也遠遠不如。

這不是夏潯妄自菲薄,而是他能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短處,沒有人是全才,他更加的不是,打仗是要死人的,如果因為他的指揮不力,造成過多的死亡,哪怕最後依舊取得了勝利,榮耀的是他,誰去憐惜那些失去兒子、丈夫、父親的百姓呢?如果他比張輔更能打,他可以當仁不讓,明明不如人家,何必攬功於己。

因此,夏潯猶豫了一下,依舊堅持道:“皇上,臣與英國公張玉大將軍也算是素識,對張輔也了解一些,臣認為,張輔必能不負聖望。成國公病故,張輔暫代征夷大將軍一職,為了振奮軍心士氣,必定有所行動,皇上不妨看一看,說不定張輔很快就會有好消息傳回來,以向天下證明,他,也是皇上麾下一員名將!”

朱棣聽了微微有些不悅,只道是夏潯有意婉拒,仔細一想,確也如是。他兒子才剛剛出生,這一去至少又得一兩年,他哪舍得走。可是,為人臣者,為君分憂,這點覺悟還沒有麽?“你的嶽父和白蓮教不清不楚,為了掩飾,你又擅殺朝廷命官,這等重罪,我未做任何處置,你兒子出生後,我破格提拔,恩遇隆重,現在又委你重任,卻還要推三阻四!”

不過一想到白蓮教,朱棣不免就會錯了意:“難道正因為此,楊旭才不肯領兵?他是為了避朕的疑慮麽?”

想到這裏,朱棣不禁釋然,微笑道:“文軒,朕的意思,是叫你去坐鎮,叫你去,那就是用人不疑,你無須有什麽顧慮。”

他轉過身,負起雙手,緩緩而行道:“朕叫你去,其實有朕的打算。士弘行前,朕曾誡諭他:‘毋養亂,毋玩寇,毋毀廬墓,毋害稼穡,毋盜取貨財,毋掠人妻女,毋殺戮降附,有一於此,雖有功不宥,爾其慎之……罪人既得,即擇陳氏子孫之賢者立之,使扶治一方,然後還師。’其實於戰事之外,這些事你會比士弘處理的更好。不過,當時你經略遼東正在緊要關頭,脫不得身。實際上……”

朱棣說到這兒,忽又沉吟起來,似乎有些難以啟齒的樣子,夏潯不覺有些奇怪:“皇上吞吞吐吐的,他還有什麽不好吩咐的事情麽?”

朱棣遲疑了片刻,似乎下定了決心,轉身再度看向夏潯,目光有些灼熱起來:“文軒,安南,自秦朝時候起,便是中國故地,唐朝時候,還隸屬於安南都護府管轄著,朱溫滅唐,中原大亂,安南趁機自立,宋朝無力收復安南,遂任其自立,到元朝時候,戰無不勝的蒙古大軍卻在安南連遭敗績,也不得不止步於彼!”

夏潯心中一震,脫口道:“皇上的意思是?”

朱棣沉聲道:“朕已得到準確消息,安南陳氏,已經滅絕!朕出兵安南,討伐黎氏,興滅繼絕,以盡宗主之責不假。可是陳氏已絕,這安南四十八府州、一百八十縣,三百余萬戶,介時,由誰來統治呢?唐之亡,交阯淪於蠻夷,迄今四百余年,至是復入版圖有望!文軒,這開疆裂土之功,你不想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