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7章 潛流再湧(第2/3頁)

朱瞻基悶悶不樂半晌,才道:“國公,瞻基是皇孫,錦衣玉食,榮光無限,可是……我很羨慕那些差不多大的普通孩子,我覺得我遠不及他們快樂!”

夏潯嘆了口氣道:“殿下羨慕他們,是因為殿下只看到了他們輕松快樂的時候;他們羨慕殿下,是因為他們只看到了殿下風光無限的時候。生而為人,各有各的苦惱,沒有一個人可以解脫所有苦惱,除非……”

他深邃的目光漸漸移向高高的皇陵,悠悠地道:“除非,是已經逝去的人!”

朱瞻基似乎聽明白了,他默默地站在那兒,臉上的不平之色漸漸地隱去……

※※※

夏潯參與祭陵,很快就作為他重新獲得皇帝重視和信任的一個政治訊號,在官場上流傳開來。緊接著,輔國公長子受到皇帝額外恩遇,加封為正五品武德將軍的消息也隨之傳開,更加印證了前一傳聞。

然後,就有風聲說皇帝有意任命輔國公為征夷大將軍,接替成國公朱能的職位。

原因?很簡單,現在的代理大將軍是英國公張玉之子張輔,年紀輕,以前沒怎麽帶過兵打過仗,皇上不放心。想想李景隆吧,李景隆他老子還是大明的戰神呢,父親有能耐,可不代表兒子有能耐。

孤軍遠征安南,這個重任,皇帝不放心交到他手上,需要一個能押陣的人,可是代理大將軍張輔是現任的英國公,論地位只有王爺才比他高了,不派一位王爺去,那就得派一個地位相當,資歷比他老的人。

這樣的人,整個朝堂上,現如今除了淇國公丘福、輔國公楊旭,再也沒有第三個人了,所以派楊旭遠征安南的傳言在各種傳言中是最叫人信服的一個,在朝野間廣泛流傳開來。

其實官場上的傳言很少空穴來風,不是知情人透露,就是懷有某種目的的人故意造勢。夏潯的傳言也是如此,有關他重獲皇上歡心,兒子受到隆重恩遇的消息,其實就是太子派的人故意宣揚出去的。

太子雖然名位已定,可歷史上立了太子又廢太子的實不少見,朱高熾自己也清楚,父親確實是從心底裏不喜歡他,哪怕是權衡了一番利弊得失,立了他為太子,對他照樣沒有好感,所以他的危機感始終存在。夏潯作為太子的堅定支持者,再加上他在朝中的地位,他得寵亦或失寵,對朱高熾的影響太大了,因此一看機會來了,馬上就為夏潯造勢。

可是讓夏潯掛帥出兵的消息,並不是太子派的人散播出去的流言,散播這一消息的,居然是二皇子一派,居然是出自陳瑛的手筆。

陳瑛前幾天落了埋怨,成國公朱能病故的消息一傳回來,陳瑛就落了埋怨。朱高煦覺得,自己當初選擇不去雲南是個錯誤,如果他真做了雲南王,在朱能病故的情況下,很可能就會要他節制兩廣及雲南兵馬,統帥這場征討安南的戰爭。

對於打仗,一向驍勇粗精通兵法的朱高煦是很自信的,這一場大勝仗打下來,他不但可以在軍中擁有更多的武將支持,培植更多的親信,也未必就不能動搖父皇的意志,再次打起改立他為太子的主意。

子承父業麽,與那個身體癡肥、滿口仁義道德,喜歡跟文人墨客打交道的皇兄比起來,他有著太多太多的優勢。

陳瑛真是有苦說不出,這種變化誰會想到?再者說,離開京城,固然有好處,但是壞處同樣明顯,遠離中樞,成為雲南王,即便立下再大的功勞,就能彌補遠離京師所產生的影響麽?

問題是所有這些事情只是評估、猜測,沒有真的去做之前,誰能保證事實就一定會按照自己的設想發展?再者說,作為門下,他也沒辦法跟朱高煦據理力爭。

當夏潯重新受到皇帝寵信的消息傳開後,二皇子派更是大為沮喪。前段時間太子派內訌,很是讓他們看了場笑話。結果這場官司打到最後,卻招惹了紀綱那條瘋狗,以前就有仇,現在的仇結得更深了,陳瑛發現錦衣衛竟然暗暗盯起了他的梢。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太子派的中堅力量楊旭好像坐了冷板凳,朱高煦趁著這個機會正大肆收買人心,夏潯復出的消息不啻給他當頭一棒。而且朱高煦在軍中的親信告訴他,皇帝對張輔獨自負責安南戰事有些不放心,似乎有意再派一員大將,得到這個消息他就更緊張了。

數遍整個大明,有資格坐到張輔上頭的還有幾個人?除了丘福唯有楊旭而已,楊旭於此時復出,莫非就是要派楊旭征討安南的先兆?浙東,遼東,都叫楊旭經略過了,現如今唯有西邊和南邊,楊旭還沒有插過手,再讓他去南邊打幾年仗,又培養出一批太子系的官員出來,那還要不要別人活了?所以,如果皇上有意再派大將,必須得把這個機會搶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