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三個女人一台戲(第2/2頁)

夏潯大喜,立即喚道:“備轎!備轎!趕快備轎!趕快……”

茗兒沒好氣地嗔道:“相公!這是後宅,你喊給誰聽啊?”

“哦哦,我急糊塗了……”

夏潯趕緊扶著茗兒向外走,就近侍候的巧雲聞訊忙也趕了來,提前跑到前宅咐咐人準備車轎去了。

不一會兒,一輛健騾拉著的華美車轎駛出輔國公府,在十余騎侍衛的護送下直奔大皇子朱高熾的府邸。

車轎到了大皇子府邸,根本沒有停下,提前趕到的一名侍衛早將消息遞進去,門扉大張,茗兒的車轎長驅直入,駛進了大皇子府。又過了不到兩盞茶的工夫,茗兒的車轎出來了,後邊還跟著一輛車轎,兩輛車轎徑奔皇宮去了,與此同時,二皇子朱高煦打馬如飛,也直奔午門而去!

※※※

“兒子不服!兒子不服啊!”

朱高煦跪在朱棣面前,涕淚橫流,泣聲說道:“兒並不是想事事都跟大哥爭,是父皇您給了兒希望,事到如今,兒已如在虎背,有進無退了。憑心而論,除了比大哥晚生了兩年,兒子哪一點不如大哥?靖難四年,沙場百戰,是誰陪伴父皇左右?大哥他做什麽了?

太太平平穩坐北京城,有人說,大哥他運籌帷幄,以北平三府之財力、物力、人力,確保了父皇前方征戰,無後顧之憂,其功如漢初蕭何,功勛猶在眾武臣之上,兒子不信!這都是扯淡!大哥那身子骨兒,父皇您又不是不知道,他走幾步路都喘得要命,能夙興夜寐籌餉籌糧,為父皇排憂解難?還不是母後和道衍大師辛苦做的,若是大哥所為,怎不見他瘦上幾分?”

這話有點扯淡了,朱高熾坐鎮北京,都做過些什麽,朱棣又不是一無所知,至於用胖瘦來衡量一個人幹的活多少,皇帝要是據此來判斷臣子的忠廉與否,那就成了昏君了。再說朱高熾的肥胖是一種病,他有肥胖症,要真能瘦下來,那麽多的當世良醫還用得著束手無策麽?

朱高煦是真急了,反正是撕破臉了,說話毫無顧忌,這番話說出來,朱棣眉頭微微一皺,便有些不悅。可朱高煦接下來的話,又不免叫他心軟了。

“父皇,您忘了東昌一戰,是誰浴血廝殺為您解圍了?您忘了蒲子口一戰,是誰奇兵突至,反敗為勝了?您忘了白溝河一戰,父皇中計,張玉戰死,又是誰,舍生忘死,救了父皇您出來?又是誰撫兒之背,說我大哥體弱多病,要我多多擔當,多多任事的?”

這番話說的朱棣非常難堪,臉上青一陣紅一陣的說不出話來。

“父皇,兒子自問對國家的功勞,比大哥有過之而無不及,憑甚麽這皇位一定就是他的?”

朱棣無奈地嘆了口氣道:“長幼失序,乃亂道之行徑,取禍之根源,此例一破,子孫永無寧日了。”

朱高煦道:“父皇,若說家事,兒子自信不比大哥稍差,若說國事,大哥那身體,能承擔如此重任嗎?大哥的兒子年幼,而大哥的身子多病,自古道:主少國疑,朝中多為建文舊臣,父皇既想著我大明國統千秋萬載,這一點難道就不考慮嗎?”

朱棣固然不喜歡長子,可他青睞於二兒子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大兒子體弱多病,不曉得什麽時候就會走在他的前面,幼主當國,確實是個問題,朱高煦先是重敘自己的百戰之功,緊接著拋出這個問題,朱棣不禁又猶豫起來,遲疑半晌,才道:“為父心裏很亂,你讓為父靜一靜,再好好想想。”

“父皇……”

朱棣擺手:“退下吧。”

“是!”朱高煦無奈,只得爬起身來,擦擦眼淚,看見父親正輕輕捶著腿,不禁又囑咐了一句:“江南春寒濕重,父皇千萬保重身體。”

朱棣有些動容,看了他一眼,微微苦笑道:“煦兒,你若是為父的長子,又何須這許多麻煩?”

朱高煦正要接嘴,朱棣已然擺手,朱高煦察顏觀色,知道父親已被自己打動,再要多說,恐怕適得其反,忙乖巧地閉嘴,躬身退了出去。

朱棣一個人坐在空蕩蕩的大殿上,許久許久,才輕輕地嘆了口氣,悵然道:“為君不易,為父……更不易呀!”

心已經亂了,永樂皇帝已無心批閱奏章,便推案而起,心事重重地向後宮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