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別依依(第2/3頁)

※※※

朱棣坐在椅上,看著手中的奏折,面沉似水。

他沒有掀桌子,也沒有摔茶杯,越是如此,侍候在左右的人越是連大氣都不敢喘。

暴雨雷霆將來而未來的時候,尤其叫人害怕。

安南出事了。

朱元朝建立明朝以後,遣使頒詔安南、占城等國,確立了君主國和藩屬國的關系。

當時的越南,北部為安南國,南部為占城國。對於占城國王阿答阿者與安南國王陳日煃之間的爭戰,作為君主國的朱元璋還曾派使臣予以調解。

建文元年的時候,安南國大臣黎季犛殺死國王陳日焜,屠戮陳氏宗族一百余人,篡奪了王權。次年二月,立其子黎漢蒼為太子,自己稱帝,改國號為“大虞”,年號“元聖”。等朱棣成為大明皇帝之後,黎季犛改名為胡一元,子黎漢蒼改名為胡漢蒼。

之後,就是夏潯在南京時曾經聽說的事了,胡一元因為擔心朱棣幹涉他篡權之事,便讓位給兒子胡漢蒼,自稱太上皇,然後由兒子以陳氏外甥的身份權理國事,請求明廷為其正名,賜爵封位。

接著,胡一元讓位於胡,自稱太上皇。胡奉表朝貢,托詞自己是陳氏外甥,為眾所推,權理國事,請求明朝正其名份,賜爵封位。夏潯奉詔入宮,準備接受德州演武、懾服帖木兒帝國使臣的使命時,恰好遇見永樂皇帝派行人司行人黃鳳麟往安南去,考察胡一元所言是否屬實。

結果,黃鳳麟去了一趟安南,收了些財帛女子,便被胡一元收買了,回來後便向朱棣稟報,說安南陳氏,確已絕嗣,如今權知安南國事的胡漢蒼是安南國王的外甥,是如今血緣最近的親人了。朱棣如何還能不信?於是就遣使賫詔前往安南,封胡漢蒼為安南國王。

誰料,使者走了不到一個月,原安南陳氏陪臣裴伯耆就逃到了大明,向永樂皇帝告發,說殺死國王、屠戮王室一百多人的不是什麽外敵強盜,恰恰就是胡一元本人,胡一元弑主篡位、殺害忠良,請求君主國“哀無辜之眾,興吊伐之師,隆滅絕之義!”

朱棣這才知道受騙,盛怒之下斬了剛剛被他升為行人司司副的黃鳳麟人頭,緊接著,安南國王的孫子陳天平居然也出現了。陳氏王族幾乎被胡一元屠戮一空,只有這個孫子,在忠仆護送下逃到了老撾,由老撾軍民宣慰使刀線歹派人護送著,也跑到南京告狀來了。

於是朱棣就派人去詰問胡一元,胡一元得知陰謀敗露,便上表請罪,表示願意洗心革面,迎還王孫,輔佐他登基,為了以示誠意,他還表示,願意歸還在元朝敗亡期間,趁機被他們吞並接收的廣西祿州、西平州永安寨及雲南寧遠州所轄之猛慢寨等地方予大明。

朱棣的怒氣這才消了,責令胡一元立即恭迎陳天平回國即位,胡一元就派了陪臣阮景真到金陵迎接陳天平。回程時,朱棣還下旨,著令廣西都督僉事黃中帶兵五千護送陳天平歸國,直到他即位為止。

這是朱棣北巡之前發生的事情,在朱棣看來,此事已經得到圓滿解決了,他已經知道了事實真相,胡一元斷不敢陽奉陰違。

可他萬沒想到,利可令人昏,胡一元雖知大明不是他能抵抗的,還是不肯交出已經到手的王位,黃中帶兵經過雞陵關(今友誼關),快要趕到芹站的時候,胡一元竟派數萬安南兵在那裏伏擊明軍,陳天平被殺,明軍為了救出陳天平,死傷者也逾千人。

消息迅速送到南京,事關外交和軍事,朱高熾不敢做主,立即叫人把奏章快馬送來了北京。可朱高熾在南京並沒閑著,奏章剛一送走,他就開始籌役籌糧、準備軍備了。

知父莫若子,朱高熾知道,以自己老子那副脾氣,這口鳥氣他是絕對忍不下的,一俟得了消息,皇上肯定要發兵雪恥,是以馬上做起了準備。

不久,朱棣急急趕回南京,調兵遣將,赴安南作戰,就因為朱高熾把所有準備工作都做在了頭裏,讓他如魚得水,無事不順,這才讓朱棣意識到,自己這個大兒子訥於言而敏於行,性情沉穩,善於任事,確實是儲君的不二人選,才果斷立他為太子。

這是後話,暫且不提。眼下,朱棣滿腦子縈繞的,都是把胡一元、胡漢蒼這對父子的狗頭揪下來,方泄受人戲弄之恨。朱棣把奏章往書案上冷冷一丟,吩咐道:“吩咐下去,立即準備著,明日一早,回南京!”

“我不要!”

“乖嘛!閨房之樂,有甚於畫眉者,兩口子親熱,有什麽不可以的。”

茗兒被夏潯調逗得俏臉飛紅,羞答答地道:“我不要,什麽皮杯兒嘛,相公盡不學好!”

正說著,巧雲一溜煙兒地跑進來,大呼小叫地道:“老爺,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