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巧辯索土(第2/2頁)

朝鮮是大明屬國,對大明一向恭敬,不似日本、安南等國,總做反復小人,所以大明對朝鮮最有好感,臣服於大明的那些藩國,其國王都只相當於大明的郡王,唯獨朝鮮國王,被大明賜以九章冕服,級別相當於親王,高出其他藩國一等。每當各國使節趕來朝覲大明天子時,朝鮮使節就得以立在諸國之首做帶頭大哥,擁有首先向大明皇帝磕頭的資格,很威風。

這一次劉宋耕來到北京,朱棣聽說這位朝鮮戶曹判書是漢朝皇帝後裔,對他倒挺禮遇,立即接見了他。

劉宋耕五十出頭了,在朝鮮也是極博學的一個人,他身穿大明冠服、依大明禮制,畢恭畢敬地向大明皇帝行了見駕禮,先向朱棣恭喜大明在遼東兩戰兩捷,大挫韃靼威風,哄得朱棣眉開眼笑,這才談起正題。

劉宋耕先講了一番朝鮮自古對中原帝國就是如何如何的敬畏馴服,對大明如何如何的忠貞如一,接著才繞到遼東問題上。他說,明廷不該接受這東女真諸族的歸附,因為這些部族,已經融入朝鮮,而且朝鮮大王李芳遠的祖墳,如今還在遼東,言下之意,不但女真諸部應該屬於朝鮮,就連遼東都是朝鮮的。

這胃口就大了些,朱棣拂然變色,大為不悅,陳壽一見,立即出班駁斥道:“遼東,乃我大明取自元人之手,而非取自於朝鮮,怎麽這遼東好端端的,就成了朝鮮國土了?”

他雙手向天高拱,朗聲說道:“我太祖高皇帝即位詔書上說:惟我中國人民之君,自宋運告終,帝命真人於沙漠入中國為天下主,其君父子及孫百有余年,今運亦終,其天下士地、人民,豪傑分爭。惟臣帝賜英賢為臣之輔……於鐘山之陽,設壇備儀,昭告上帝皇祗,定有天下之號曰‘大明’,建元‘洪武’……”

朱棣頷首稱是,不悅地道:“劉宋耕,你可聽清楚了麽?”

孰不知這正是劉宋耕以進為退的一樁奸謀,朱棣話音剛落,劉宋耕就誠惶誠恐地跪到地上,免冠請罪,連連叩頭。朱棣顏色稍霽,擺手道:“罷了,不知者不罪,你起來吧!”

劉宋耕卻不起身,只是跪在地上,高聲說道:“皇上所言,小臣銘記在心。大明受命於天,江山取代於元,小臣自然是不敢妄爭的,不過……圖們江、鴨綠江往西部分土地及其部落子民,並非蒙元所有,實為朝鮮固有領土及子民呐!”

朱棣一怔,愕然道:“此話怎講?”

劉宋耕道:“蒙元野蠻,巧取豪奪,以強大武力,西吞西域諸國,南侵宋室江山,東……也強占了我朝鮮許多地方,惟朝鮮國小力微,不能反抗。大明太祖高皇帝順天應命,舉義幟、率義軍,逐元蒙野蠻復歸沙漠,鼎定中原,以王道教化恩撫四方弱小,實為宇內賢明共主。幸賴大明,驅逐韃虜,這韃虜所侵占之朝鮮領土、子民,還請大明皇帝陛下慨然歸還啊!”

朱棣縱然研究些歷史,也只是研究施政者的利弊得失,縱然研究些地理,也只是了解哪有山川、哪有河流,冬夏天氣如何、是否宜於排兵布陣,哪有可能去注意這些地頭兒幾百年前歸誰管轄、那兒的某個部落,前身叫做甚麽,是以竟被劉宋耕說得有些發懵,遲疑片刻,才問道:“當真如此?”

劉宋耕道:“的確如此!遼東這地方,明代於元,元代於金,金代於遼,遼、金兩朝的《地理志》上,絕對沒有這些地方及其部落的記載,皇上可使大臣遍查遼金兩朝典籍,便知端倪。”

朱棣移目喚道:“禮部郎中、員外郎、主事何在?”

殿上立即轉出三位官員,乃是北京行在的禮部郎中曾亮、員外郎楊峰、主事張士登,三人齊刷刷地向朱棣施禮道:“臣在!”

朱棣道:“三位愛卿,著即查閱府藏之遼金《地理志》,與劉宋耕所提供的領地、部眾名稱逐一核對,以驗真偽。”

三人又是齊刷劇地行禮如儀:“臣,遵旨!”

劉宋耕趕緊爬前兩步,伏在朱棣膝下,很委曲地擡起頭道:“皇上,若果證明小臣所提地域、部落,非遼金所有,那麽……”

朱棣夷然一笑,說道:“大明天朝上國,豈會與藩屬朝鮮爭奪彈丸之地、萬千屬民?若果證明那非我之地、非我之民,自然還你!”

劉宋耕大喜過望,一個頭便響亮地磕在金磚上:“小臣劉宋耕,叩謝聖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