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各方備戰(第2/2頁)

別看上一次簡略談起時,朱棣很有興致的樣子,並沒有表現出抵觸情形。可是你的領導對你的建議表現出認真傾聽的樣子,甚至親切誇獎幾句你的創意和責任心,並不代表就會贊同你的想法,夏潯在官場上廝混了也有近六七年光景了,當然不會那般天真,他得把這當成一場戰爭,認真準備。

所以今天夏潯一反常態,回到寢居之處,與茗兒共進了晚餐,便走到書案旁坐下,認真準備起來。

※※※

同一個夜晚,遼東青羊堡。

阿木兒作為本族的一位慈善長者,且又是一人獨居,便一如既往地在飯後串起了門兒,到同樣安置在本地的族人那裏這家坐坐,那家聊聊。

藉著這樣的機會,一番番授意,便悄悄地部署了下去。

“呼和魯,你現在在做些什麽營生?”

“今年已經錯過了農耕時節,土地開墾之後,先種了些蔬菜,每日揀那長成的,挑去開原城裏賣掉。然後便去幫工,主要是把從哈達城人拉馬馱運來的各種貨物分類揀選、再度裝車,捆紮停當之後,由漢商運往金州。”

阿木兒點點頭,欣然道:“好極了,這樣你就有機會接觸他們各方面的勢力,你要見機行事,盡快制造些爭端,挑起他們各方的沖突,事情制造的越大越好。”

“小人明白!”

“嗯,本堡其他的族人,以及分駐在其他各堡的族人,都已接到了命令,正在找機會為各方勢力制造矛盾,他們彼此之間,本來就不甚和氣,只要稍加撩撥……你的舉動,只要小心一些,不會引起別人關注的。別忘了,你的老父老母、還有你的妻兒都在太師手上,事情辦好了,你就是我族的有功之臣,若是辦砸了,你明白?”

“是是!”

阿木兒出了門,左右看看,邁著貌似悠閑的步伐,又走向第二戶人家……

朝鮮漢陽,王宮。

李芳遠召集六曹判書,主要大臣,正聽取從大明帶傷返回的李判書交待此行遼東的交涉結果。

李判書憤憤不平地交待了夏潯一直對他避而不見的經過,李芳遠憂心忡忡地道:“我朝鮮,利用蒙元和大明征戰,無暇顧及遼東的機會,陸續控制了遼東一些部落,有了這些部落的歸附,他們的部落子民就是我朝鮮子民,他們所實際占有的土地,就是我朝鮮的領地。

而今,明廷在遼東勢大,遼東諸部趨炎附勢,紛紛歸附,就連定居在我國北部的一些女真部落,也蠢蠢欲動起來,不但自己要歸附,還要軟硬兼施,裹挾許多我高麗族人投奔大明,是可忍孰不可忍?然則,明廷勢大,非我所能敵,訴諸武力是不可取的,眾位愛卿,可有什麽良策?”

眾大臣沉默片刻,戶部判書劉宋耕靈機一動,說道:“大王,楊旭在遼東所為,與以往明廷官員的行為判若無人,他的這些作為,恐怕明人內部,也是不盡贊同的。大明太祖高皇帝立國之初,曾坦言,明代於元。而元則是代之以金、宋,金乃代之於遼。

遼東一直在遼人和金人統治之下,據臣所知史料,遼金兩朝不甚重視文事,他們的‘地理志’記述相當簡單,對他們治理之下的遼東地方諸部落地並無地名記載,我們可據此聲稱以上諸地皆為我朝鮮故地,若要證據,考閱遼、金兩朝‘地理志’便知。

想當初,耽羅島(濟州島)本是蒙元所擁有的牧場,明代於元,此島例應有大明所有,我國向明廷請求接管時,大明太祖高皇帝都慨然應允了,何況這些沒有史實記載可以證明應為其所有之地呢。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他煌煌天朝大國,向來以禮儀之邦、君子之國自詡,一旦查不出這些部族和其居地記載,必然無顏繼續占有!”

李芳遠欣然道:“妙策!劉判書所言甚是,如今明廷皇帝就在北京,本王便要你代表我朝鮮,速速趕往北京,就此事爭取大明永樂皇帝之恩準!”

劉宋耕連忙頓首道:“臣,領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