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欲擒故縱(第2/3頁)

這段時間,遼東就可以利用瓦剌牽制韃靼,先行解決自身問題,等到遼東經營得鐵板一塊,切切實實地掌控在大明手中時,來自於草原的威脅就不成問題了。

鑒於這一戰略目的,已然決意投靠大明、目前又屬於韃靼陣營的蒙哥帖木兒就有大用處了,如果他能充分發揮“反骨仔”的用處,遼軍明軍就可以相對較小的代價,得到相對更大的利益,將有數萬遼東將士,不必為此而埋骨草原。

想到這裏,夏潯的心志再度堅定下來,他對凡察道:“要你們做的事,還是要做下去。做成了,就是大功一件,等你們的部落過來以後,本督是不會虧待有功之人的。至於令兄的處境,我已經了解了,來,我們商議一下,看看如何為你大哥解圍!”

凡察在夏潯的總督府邸足足待了一天時間,黃昏時候才悄然離開,隨後幾天,凡察反復往來,頻繁與夏潯接觸,最後在一天傍晚,夏潯悄然離開總督府邸,趕赴八虎道。關外草原上,也有一支數十人的隊伍悄然而至,夏潯與蒙哥帖木兒在八虎道關隘秘密會晤了。

對於這次會晤,知者寥寥,但是當夏潯返回開原城時,他的袖中已經多了一份由蒙哥帖木兒親筆簽名畫押的“順表”,似乎……某個協議已經達成了。

※※※

安置烏古部落百姓的戰俘營裏,人在一天一天地減少,被帶走的人都是一戶一戶被帶走的,他們將被分別安置到遼東各地。他們俱已編戶造冊,成了遼東百姓,目前他們的新身份,已經從烏古部落的牧人,變成了遼東的一家家佃戶。

是的,暫時他們就是佃戶。

夏潯有地方安置他們,也有的是荒地讓他們開墾,但是夏潯手裏沒有人去教這些只會牧馬放羊兼殺人放火的遊牧人去種地。夏潯需要有莊稼把式把他們侍弄莊稼的手段教給這些對農耕一竅不通的牧民,可是如何發動農民卻是個大問題。

封官?不可能!賞賜?沒那個閑錢!何況就算你封了官賞了錢,他也未必肯用心給你做事。於是,夏潯就想出了一個讓遼東農民心甘情願去幫助這些牧民的方法,那就是:讓這些烏古部落牧民成為願意接受他們的那些遼東農民家的佃戶,而且這地還是由佃戶自己來開荒的。

當然,這是有期限的佃戶,時間從墾荒開始,十年之內,願意幫助這些牧民完成從牧民到農民的角色轉換的農民家庭,雙方將簽訂契約,十年內,這些農民將成為這些新開墾荒地的暫時擁有者,而那些牧民將成為他們的佃戶,十年之後,土地所有權才會回到這些烏古部落牧民手中。

這條政策一頒布,那些烏古部落的牧民馬上就成了搶手貨,遼東農民打破了頭的搶人,他們把這些牧民搶回去,然後主動幫這些牧民蓋好房子、開墾荒地,教給他們如何耙地壟地、如何育苗栽種、如何除草施肥……

每一個步驟、每一個環節,遼東農民們都積極想在了前頭,他們使盡了渾身解數,恨不得一天之內,就把他所知道的所有農耕知識都傳授給這些只知道掄大刀揮鞭子的牧人,要知道這些牧民越早成為熟手,成為侍弄莊稼的行家裏手,他們獲益就越快越多啊。

而對這些牧民來說,分散、編戶、深入遼東內地,他們攜家帶口的,就算想逃也逃不了,縱然還有些野性,待到侍弄幾年莊稼之後這心思也就淡了,他們本來就是居無定所、四海為家的人,當他們親眼看到種地的收益時,他們還會想念哪兒?還會留戀那逐水草而徙的流浪生活麽?

十年後這塊土地就是他們的,這個誘惑足以把他們牢牢地拴在那裏。

之後,他們將為了自己的土地、為了自己的莊稼,視所有來犯者如寇仇!

但是還有一小部分人並沒有被分配下去,因為這些人沒有農民肯認領。

剩下的這些人中,其中一部分是家中青壯已經全部戰死,只剩下老弱婦孺或者殘疾,這些的人沒人願意要。還有一些是已經失去了家庭的女人。盡管這些蒙古女人大多身體強壯,做事都是一把好手,都是些很勤快也很能幹的女人,但是遼東的漢人還是本能的認為女人力氣小,不如挑一戶家裏有青壯勞力的人家,做“一幫一、一對紅”的幫扶對象更合適。

所以這些女人現在還都留在俘虜營裏,有些想買農奴的人聽說後又打起了她們的主意,又想購買女奴,不過夏潯一口拒絕了,他打算等朝廷的封賞下來之後,便把這些失去了丈夫或者還未嫁人的姑娘許配給那些單身的有功將校,讓他們組建家庭。

這樣,這些女人有了歸宿,那些將士也能更安心地在遼東紮根,這也算是民族融合的第一步吧。對於夏潯的這個打算,這些女俘並不知道,她們只看到族人們被一戶一戶地帶走,只剩下她們默默地等在那裏,等著命運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