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討價還價(第2/2頁)

而在如此繁瑣復雜的工作掩護下,沒有人覺得奇怪,由於當初被擄走的人涉及遼東各個民放,蒙、漢、女真、朝鮮等等,有的是全家被擄走的,重新安置過程中也要涉及方方面面的關系,部落內部的、部落與部落之間的、不同部族之間的,一個不慎,就有可能產生種種矛盾和沖突。

所以這樣一群居中調和的官員的出現,避免了大量問題的發生,這符合各部落頭領們和普通百姓們的利益,因此他們是受到各方一致歡迎的,藉由安置解救難民的契機,夏潯已經把一部分行政權力,不知不覺地就從諸部頭人手中攫取過來,各部落的頭人們對這些主動幫助他們解決了大麻煩的戶科官兒,還要熱情歡迎,好酒好菜地招待著。

對烏古部落一萬多人口的安置是個大問題,這件事夏潯親自來抓,整天忙裏忙外,沒多久就累得黑瘦了一圈兒。

他遇到的外部阻力並不大,現在漢人在遼東的人數還擁有絕對優勢,投奔大明的部落也還不是很多,有的是空曠無人的土地來安置這些百姓,尤其是他主動發兵,大敗斡赤斤土哈,把烏古部落連窩端了的壯舉,在遼東各族居民當中,為他樹立了極大的威望。

以前,韃靼人來了,能夠把他們擊退,就是大功一件,主動的進攻,騎在這些野蠻人頭上暴打一頓,這還不算,還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把他們的一個大部落整個擄走,遼東軍心民心因此得以振奮鼓舞,同時也一掃歸附遼東的各部落百姓既依靠明軍、又輕鄙明軍的印象。

沿海一帶一些女真部落,本來依附的是朝鮮,其部落頭人還接受了朝鮮封賜的官職“豆漫”,在夏潯一仗打出大明威風之後,這些部落陸續向遼東都司表示了友善之意,雖然尚有觀望,顯然已經有了依附的打算。

而朝鮮對這些女真部落采用的政策同大明是差不多的,也是羈縻為主,一聞部落投奔,便欣喜若狂,謂之乃“聞風慕義、王化之道”,對其約束力有限,這時他們就像逐水草而居一般趨利而行,攀附更強者,朝鮮也沒有更好的辦法解決。

居住在鴨綠江以西、婆豬江地區的一些掛靠在朝鮮國名下的女真部落,甚至膽子大起來,反過來去擄奪朝鮮人了。在以騎射著稱的女真人看來,朝鮮之婦人、女子、牛、馬、財貨,奪取易如反掌,以前不敢,是因為比起一個國家,他們的力量終究有限,不得不收起貪婪之心。

而現在有了背朝投明之心,敬畏之意遂去,貪婪之心復起,等朝鮮農民布散於野,努力耕作之時,閭延等處沿江對岸的女真人便潛登峻嶺,乘機渡江,搶女人搶東西。朝鮮中樞府事憤憤不平,致書總督遼東軍務的夏潯,向他提出嚴正抗議。

夏潯看罷書信哈哈大笑,對朝鮮來使道:“這些部落並不是我大明子民,他們是歸附你們朝鮮的嘛,小朋友不聽話,你們可以打他屁股,找我告狀,我也管不了那麽寬啊。你看,這幾位都是歸附我大明的女真、蒙古部落的頭人,他們在我這兒就是奉公守法的良民。”

正跑到總督府裏興致勃勃地商議準備收購、起運第二批貨物的瑪固爾渾、阿拉坦倉、烏日更達賴等部落頭人們一個個笑眯眯的坐在那兒,好像一群乖寶寶似的,一聽夏潯的話,馬上跟小雞啄米似的連連點頭,把那朝鮮使節鼻子都氣歪了。

打發了朝鮮使者離開,夏潯又專心投入了烏古部落百姓的安置工作。對韃靼一戰,令得遼東軍心民意可用了;諸族聯手將遼東特產運出關塞化為財富,使得他們之間結合的更緊密了,而這一切都是為了達成一個政治目的:建設遼東、紮根遼東。親手抓烏古部落百姓的安置,也是為了這一目的。

這個時候,凡察風塵仆仆地又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