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潤物無聲(第2/3頁)

如今這些地方,趙錢孫李、周吳鄭王,其實很多人原本就是女真人,貧民百姓、小姓小族的沒有個族譜,甚至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祖上實際是女真人了,這就是同化!如果我漢人肯來遼東、願意在遼東,通過與他們雜居相處,於百業諸行當中互相接觸,一二百年之後,誰是漢人、誰是女真人、誰又是蒙古人呢?”

夏潯笑了笑,說道:“本督的良苦用心,你們明白了麽?”

夏潯這番說教,其實包含了許多學科的知識,這幾個熟讀四書五經的官員雖然學識淵博,卻從來不曾從這些角度去思考過這些問題,現在經夏潯由淺入深地這麽一說,幾個人越是品味越覺得深不可測,不由得對夏潯肅然起敬:“難怪人家年紀經輕,就能因功受封公爵,屢承皇帝重任,果然非常人也!”

他們對那些對本民族有著潛在威脅的族群,直接的反應便是壓制、隔離、制衡、戒備,卻從未想過由利而文,全面的同化。而他們的辦法,歷史已經證明是破產了的。

漢唐是這麽幹的,最終破產了。遼國對女真也是這麽幹的,從遼國蕭綽太後的時候起,就蓄意利用入貢海東青、北珠等手段,挑唆女真諸部為了搶奪入貢資源自相殘殺;本來歷史上的明朝還是這麽幹的,分封、挑唆、制衡、打壓……

結果如何呢?女真人不是白癡,他們豈能不明白你的用意,只是強權之下,他們不能不服從這樣的命運。可越是這樣艱苦的環境,他們就越堅強,在殘酷的戰爭磨礪中武力越強大,最終,當他們足夠強大的時候,積累的世仇就爆發出來,反過來吞噬掉那個自鳴得意的統治者。

遼亡於此,金亡於此,蒙亡於此,明也亡於此。夏潯憎恨後金攻入中原後對普通百姓的瘋狂殺戮,憎惡他們落後的文化拖累了整個中華民族的進步,但是對於女真人的造反,對於努爾哈赤的“七大恨”,難道明帝國就沒有一點自己民族政策上的錯誤?李自成丟了驛卒的飯碗,跑去造反便造得天經地義,別人又如何?

金反遼,蒙古反金,明反蒙古,後金反明,哪一次是突然冒出一個先天聖人,大吼一聲“我們要民族崛起!”,於是日子過得好好的升鬥小民們就抄起刀槍跟著他造反的?從一開始的歧視、壓迫,再到一直以來的排擠、制衡,挑唆內部矛盾,這個爆發的誘因早就埋下了。

所以夏潯想出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消滅外部潛在敵人的方法:同化他們。如果夏潯選擇武力打擊,或許千百年後,他也是彪炳史冊、封狼居胥的英雄人物,被人們屢屢稱道,而他現在所采用的這個方法,看似沒有刀光劍影,可是這條路卻更難走,而且很難留下他的身後之名。

這種潤物無聲的手段,其效果要很久以後才能顯現出來,那時誰還會記得他呢。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乘涼者只知樹蔭在,誰知栽樹人?

※※※

韃靼草原,折連川。

鼓角轟鳴,蹄聲急驟。利箭穿雲,人如潮湧。

合兵一處的明軍鐵騎與韃靼鐵騎互不相讓地正面沖鋒、廝殺著,在純粹的騎射上面,遊牧民族是有著先天優勢的,可是這場完全的騎兵對戰,明軍卻打得有聲有色,絲毫不落下風,由此可見明初時候明軍的戰鬥力之強,當然,這其中也少不了正面決戰沖鋒之前神機營的功勞。

神機營的火炮和火銃,不但狠狠打擊了韃靼騎兵的氣焰,而且嚴重破壞了韃靼騎兵的沖鋒隊形。韃靼軍隊通常以輕騎或重騎極速沖出,以長矛和利箭開路,用快馬沖鋒,強行突破敵軍陣形,在冷兵器時代,陣形的穩定不僅起著穩定軍心的作用,而且與主帥的指揮調動有著莫大的關系,陣形一亂,對方海嘯一般的層湧屠殺就要開始了。

然而明軍的火炮威力驚人,一炮出去,成百上千的彈丸四處濺射,殺傷力驚人,而且射程又遠,每一炮都相當於一大群遠程弓手的群射,火銃也抓緊時機,利用火炮發射的間隙,做密集射集,如此強大的火力,徹底瓦解了韃靼軍隊的騎射優勢。

敵我雙方的人馬如潮水般一層疊著一層,呼嘯著撲上去,絞殺成一團,血肉橫飛,馬蹄踐踏。每一個人都做著相同的動作,提馬,前沖、揮刀、劈砍,兵刃交擊,殺聲盈耳,不斷有人跌落馬下,卻根本無人顧及,只有沒有休止的殺戮。

極遠處,明軍步兵、車兵正掩護著被他們裹挾在中間的一萬多俘虜和十余萬頭牲畜,沿著遼河向開原方向急急前進,撤退的地形對他們非常有利,依托寬闊的遼河,他們只需護住三側,側重於左翼和後方,就足以保證整個隊伍不會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