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含而不露(第2/2頁)

夏潯之所以一直到現在,所承擔的差使都能無往而不利,並不是因為他是個全才,而是因為他很清楚自己的能力,懂得揚長避短。對於自己確實不擅長的事情,他只將將、不將兵,絕不指手劃腳,越過下邊的官員直接幹涉更低一層的事情。

要改變遼東局面,需要一個穩定的環境,穩定需要軍隊來保障,軍隊的主要問題現在並不是戰鬥力,現在還遠沒到明朝末期,駐屯士兵幾近於普通農民,戰鬥力急劇削弱,一個韃子能對付七八個明軍駐屯士兵的年代,現在大多數情況下,是明軍追著韃子的屁股打。

就拿這次韃靼襲掠三萬衛來說,如果沈永能及時出兵,他們絕不敢攻打三萬衛達兩天一夜之久,縱然沈永沒有出兵,他們也是掠完了就跑,一氣兒跑到幾百裏開外的地方,他們現在幹的就是打家劫舍的馬匪勾當,還不必當成勢均力敵的對手。

朱棣敢把並不十分熟悉軍務、尤其是對北方遊牧民族作戰經驗遠不及丘福的他派到遼東來,顯然也是預見到了這一結果,所以如果夏潯只是想把這件皇差辦得漂亮,很容易,他只要趕到遼東,斬了沈永,曉諭九邊,嚴肅軍紀,然後以他帶來的五萬精兵,再從開原附近抽調幾路人馬,殺進大漠裏去,燒殺幾處韃子部落,那就可以凱旋還京了。

此事一經渲染、宣傳,皇帝再褒獎一番,以後說起來,那就是輔國公楊旭剿倭寇、打韃子,赫然大明一代明將!從這一點上來說,朱棣對這個連襟挺夠意思的,此番出塞,明擺著就是讓他鍍金來了,是一件很簡單且很光彩的任務。

夏潯是主動給自己增加了任務難度,現在遼東所展現的一系列問題,還不是致命的,也許還需要一二百年的時間,隱患才能逐漸顯現出來,而現在,明國正處於強勢狀態,韃靼和瓦剌剛剛立國,也正是糾正這些遼東政策偏差的最好時機,此時去糾正它,事半功倍,如果等到崇禎那年頭兒,換了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去坐崇禎的位子,怕也無力回天了。

眼下的事也是需要考慮的,只不過那並不是夏潯心中的重點,他已經安排給手下人去做了,一件事是調查取證沈永見死不救、放任韃靼擄掠的事情,這件事有少禦使的彈劾、有特穆爾的人證物證,其實已經足夠了,夏潯故意拖延,是想了解一下沈永在遼東有多少親信,是否到了可以對自己產生障礙的地步。

另一件事就是了解劫掠三萬衛的韃靼部落情形,摸清他們的準確所在,以雷霆萬鈞之勢予以打擊,這是震懾宵小、鼓舞民心士氣的大事,只不過,他沒必要把這些事情都掛在嘴上,當地的漢蒙女真諸族百姓,看的是行動,而不是誇誇其談的言論。

夏潯回去之後,對潛龍又交待了一件事情,了解哈達城的一切。

潛龍原來在遼東的眼線並不多,這裏地廣人稀,一個外人,縱然是經過惜竹夫人和謝謝的培訓,個個都是精於偽裝、善於和陌生人打交道的秘探,要在這裏站穩腳跟,並打探到足夠的情報,也不是一件容易事,不過日漸成熟的潛龍秘諜還是給夏潯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才幾天的工夫,他想要的資料就擺在面前了。

他們打聽到了那個襲掠三萬衛的韃靼部落的所在,那個韃靼部落是一個兩萬多人的大部落,族中青壯戰士四千多人,鑒於韃靼人不管老幼婦孺,都能上得馬、開得弓,此番明軍是主動進剿的一方,在人家的家門口打仗,所以夏潯把對方的兵力預估為一萬兩千人,這已經是極數了。

夏潯立即調兵遣將,開始了詳細部署。遼東諸衛將領紛紛接到了總督鈞令:命令他們立即率所部騎兵在約定期限前趕到開原城報到,逾時不至者斬!

以夏潯從關內帶來的五萬精兵,要去進剿這麽一個韃靼部落,兵力上來說足矣,何況還有開原三衛一兵備的兵力可以調動,不過夏潯卻集合了諸衛所有的騎兵,因為這一戰,他的目的不是對敵人擊垮,擊敗,擊退,追逃,而是要把這個部落徹底從塞外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