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鐵索橫大江(第2/2頁)

朱高煦和丘福依計行事,立即找了心腹,囑咐明白,同時隨意找了一樁公務,安排了一些往浙東公幹的人員,把這心腹安插其中,一切準備停當,便抱著最後一線希望等候升堂了。

如果這“通倭案”能定下來,便可高枕無憂了,雖然希望渺茫,可是但有一線希望在,他們還是不願輕易自斬手足的。

※※※

這一中午,朱高煦、丘福、陳瑛等人好一通忙碌,匆匆準備,忙著應變。

而夏潯則在二堂,和鄭賜、薛品談笑風生,悠然自若。

忽爾,有人走入,悄悄走到夏潯身邊,附耳低語了幾句,夏潯微微一怔,輕笑道:“倒沉得住氣,呵呵,由他去吧!”

上午審訊結束,他就料定朱高煦那邊必有反應,但是對方居然沒有馬上做出反應卻出乎他的意思。五軍都督府馬上就有一行人要往浙東公幹,這事兒他已經打聽到了,馬上便猜到對方要把私謀挾雜在這公事中進行,這樣一來他的確不便出手了。

對名正言順赴浙東公幹的軍務人員擄人搜身麽?他的特務還沒有那麽張狂,為了別人非法的事,自己再幹一件非法的事,這證據就算拿到了手,也無法公布。何況,他原也沒指望憑這一件事,便能直搗敵人腹心,徹底瓦解對方全部的勢力甚至把朱高煦拉下馬,如果對方真的如此不堪一擊全無還手之力那倒奇怪了。

他在公堂上故意先行說出雙嶼通倭案的最大疑點,本就是陰謀與陽謀並舉的一招。

如果對方上當,遣派密使趕赴浙東,那就實施抓捕,掌握五軍都督府直接參與構陷雙嶼衛的第一手資料。如果對方不上當,對方還是得想辦法自剪羽翼,以絕後患。通過對手的手,削弱對手的實力,刀不染血,敵人自除,不戰而屈人之兵,何樂而不為?

這是鐵索大江,無避無逃的殺招。

眼看就到下午了,夏潯同鄭賜、薛品簡單地吃了些點心,喝著茶正靠時間,朱高熾風風火火地走了進來。夏潯等人一見連忙起身相迎:“臣等見過大殿下!”

再一擡頭,瞧見朱高熾身旁還站著一人,夏潯不由一怔:“鄭公公?”

鄭和微微一笑,將手中黃綾金龍的卷軸輕輕一舉,說道:“皇上諭旨,楊旭接旨!”

夏潯一聽是諭旨,那就是令出中宮,未經內閣,不需要跪接的,忙退後一步,長揖到地,恭聲道:“臣,聽旨!”

鄭賜、薛品連著皇子朱高熾也都退到一邊,雙手拱揖靜立。

皇上這道中旨未經內閣潤色,依舊是朱棣慣常的風格,全是些口語,而且壓根就不是直接對夏潯說的語氣,而是朱棣對鄭和說的話,因為事情重大,不能只捎個口信兒過來,內書房就一字不落全抄在旨意上了:“你去跟楊旭說,既然無罪,著即釋放了吧。他既涉入通倭一案,叫他留下與兩位皇子一起聽審,你莫急著回來,一塊兒聽聽,回來告訴俺知道。”

這倒不是朱棣不客氣,他是皇帝,是君父,雷霆雨露俱是君恩,需要對誰客氣?前些天朝鮮國王派使節來大明朝覲天子慕謁天顏,朱棣令人隨該國使節回訪的時候,旨意也是這麽下的:“此去朝鮮你跟國王說,有生得好的女子,選揀幾名將來。”

夏潯領了旨,這才對鄭和笑道:“有勞公公!”

鄭和笑道:“國公受苦了,好在真相大白,皇上遣奴婢來聽審,就是要看看,是誰這麽大膽,竟敢構陷朝廷命官、一等公爵,總要還國公一個公道才是!”

鄭和對夏潯也很有好感,原因無他,因為夏潯對他很尊敬,一直很尊敬。鄭和現在只是朱棣身邊一個親信太監,太監的勢力現在並不大,鄭和也沒有後世那種名氣,論職位論地位,無論哪一方面,他在朝廷大臣方面根本排不上號。

官員們因為習慣性的對閹人的歧視,見了他即便客客氣氣的,也只是面子工夫,其實壓根沒把他放在眼裏,甚至沒把他當成一個平等的人看待,鄭和豈能感覺不出?但是很奇怪,無論是當初楊旭沒落不名的時候,還是如今位居國公的時候,對他的尊敬始終是發自內心的,所以鄭和對夏潯何止心生親近,甚至有些感激。

兩下裏正說著,主審官龍飛龍斷事親自來促請他們升堂了,龍斷事一進屋就不斷地點頭哈腰:“大殿下、輔國公、鄭大人、薛大人,呃……還有這位鄭公公,時辰到了,咱們……該升堂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