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秘事(第2/2頁)

右方,那個一直沒有說話的人忽然輕輕嘆了口氣,說道:“我覺得,我們有些冒失了,不該把楊旭作為我們的大敵呀。楊旭肯為入獄的建文舊臣們求情,對我們還是頗有同情之心的,在燕賊親信之中,楊旭這樣做,算是難能可貴的了,何必再……”

這人的聲音有些蒼老,在四個人中明顯是年歲最大的,他一說話,背對房門的人和他左手邊的人都不說話了,唯有坐在最裏邊的,也就是主位上的人卻是一聲冷笑:“若非楊旭,燕賊哪有今日?先帝之仇,亡國之恨,都要報應在他的身上。此人不除,我恨難消!你可不要心慈面軟,你我落得這般田地,追本溯源,楊旭正是罪魁禍首!

我選擇他,可也不是因為私怨,此人在靖難功臣榜中名列第六,但是他的功勞都是走的偏鋒,在朝中沒有根基,是最容易扳倒的一個,而他位列國公,一旦扳倒,影響又較其他人大的多,此所謂懷璧其罪,不選他又選誰?”

那蒼老聲音幽幽嘆息一聲,不再言語了。

那人又轉向其他兩人,說道:“時間還長著呢,要扳倒一個人,可以用一年時光,也可能是十年時光,這一次,只是稍作試探,楊旭雖然警覺,可他在宦海裏才撲騰幾年?能鬥得過我們。哼,福兮,禍之所伏。少年得志者,有幾人能得善終?”

蒼老的聲音道:“那麽……你打算怎麽做?”

那人沉默片刻,冷笑了一聲……

※※※

“臣……遵旨,這件事,臣一定辦得妥妥當當的。”

夏潯答應的很幹脆,一個不忘孝道的人是值得尊敬的,雖說迫於天下士子們對於皇道正統的執著,以朱棣之強勢也不得不做出讓步,竭力咬死了他是孝慈高皇後親生嫡子這一條不放,無法公開給予他的生母榮耀與祭祀,但是子孫的孝心,本就不必表演給別人看,能記著自己的祖宗,這就足夠了。

朱棣一直在認真地看著他,朱棣知道他是自己可以信賴的人,但楊旭畢竟也是讀書人出身,還中過秀才功名,難說在這一點上,不會有什麽異樣的想法,或者不屑、不齒,或者聽說他不是孝慈高皇後親生嫡子,也會對他的皇位合法性產生動搖。

古人重孝道,他真怕自己的軟弱和面對天下大勢不得不做的屈服連自己的心腹也會鄙視他,但是,他沒有從夏潯看到任何負面情緒,相反,他從夏潯目中看到的不僅僅是誠摯,而且還有欽佩。夏潯不但理解他的苦衷,而且感佩他的孝心。

朱棣心中的壓力一松,由衷地感到了欣慰。

“文軒,選址的事你來定,要建一座最輝煌的廟宇,按照皇宮的標準來營造!”

“是!”夏潯再度領命,心中卻也不無震撼,看來,永樂皇帝因為不能公開祭祀自己的生母,很想在廟宇的規模上來進行補償,皇帝如此重視,這件事還真不能等閑視之了。

朱棣道:“你是國公,雖然主持此事,但……不宜由你請旨。選址之後,你可以讓工部的人請旨並匡算用度,朕會讓戶部撥付錢款,由工部、戶部、僧錄司三個衙門共同來完成,而你,則主持大局,居中調停調度。”

僧錄司是管理出家人的衙門,廟蓋好了,總得有和尚主持吧,故而他們也得參與其中。有些民間傳說,說朱元璋因為造反前是個和尚,深知僧人造反的煽動性,所以他做了皇帝後大力打壓佛教,其實這是扯淡,如果朱元璋這般排擠佛教,當初也不會為了給愛妻祈福,給所有的皇子每人配備一個得道高僧了。

其實對於僧侶、度碟的管事,從南北朝時就管理的相當嚴格了,唐朝、宋朝,都建立了祠部,有人要出家,必須通過考試,由官府設立的祠部發放度碟進行確認。因為僧侶不需要繳納賦稅、不需要服勞役、不需要對國家承擔任何義務,而古代勞動力又是極重要的國家財富,所以要控制僧侶的數量,要不然,故意出家蹭飯吃的百姓就太多了。

且不說佛門斂收了大量社會財富,佛田無需繳納稅賦,就是當了和尚拿了度諜,然後蓄長頭發回家娶老婆的都大有人在,尤其是為了逃避勞役和兵役,報名當和尚的人簡直快趕上考公務員了,千軍萬馬擠獨木橋一般,不加以限制的話,國家就要被吃閑飯的出家人給擠兌黃了。

夏潯又應了一聲是,這時,假山石後忽然傳來一陣銀玲般的笑聲,兩個銀綾襖兒的俏麗少女一前一後追逐地跑了出來,差點兒撞到朱棣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