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刺駕(第2/2頁)

工部官員趕緊在笏板上匆匆記下要點,連連稱是,朱棣又道:“還有,海上戰船、遠洋大船也要造些出來。”

他冷冷一笑,說道:“倭人趁俺靖難起兵,大明水師顧此失彼的當口兒,不斷到俺沿海來襲擾百姓,這筆帳,早晚是要跟他們算一算的。”

工部官員一邊匆匆記著,一邊暗自琢磨:“皇上不是要對日本用兵吧?天下剛剛安定,若是再勞師遠征……跨海用兵,錢糧耗費之大難以想象,隋煬帝雄才大略,大隋朝國家富足,就只因修個運河再加上征高麗,就鬧得狼煙四起,大隋隨之分崩離析。元朝當年入主中原,挾縱橫四海之武烈余風,跨海征東瀛,也是弄得元氣大傷,皇上可不要窮折騰啊。”

他卻不知,朱棣就是打算折騰來著,朱棣接手江山的時候,全國軍馬年產才兩萬余匹,往各地衛所一分,簡直寥寥無幾,這樣的話如果有一支強大的以騎兵為主的軍隊對大明作戰,豈非只能守在城裏被動挨打?那些面朝黃土背朝天,辛辛苦苦養活你們的老百姓怎麽辦?站在城頭眼看著他們被燒殺奸擄麽?

朱棣了解到馬政現狀後,就打算改革馬政了,接下來他還要改革屯田之制、改革軍戶衛所制……他這一輩子要折騰的事多著呢。

不過朱棣折騰一輩子,遠超漢唐的浩大工程也不知搞了多少,留給子孫的,卻不是一個爛攤子,他兒子在位只一年,孫子在位只十年,一共十一年,卻被稱為如周之成康,漢之文景的大盛世:仁宣之治!

朱棣如果沒給子孫留個殷實的家底,子孫兩代一共十一年,能造出一個盛世出來?有人越折騰越富,有人越折騰越窮,折騰也是要講法子的。

景清靜靜地聽著,尋找著機會,剛剛上朝時,站班的侍衛也是最精神的時候,那時不宜動手。可是侍衛們一動不動地站在那兒,體力消耗比百官要大得多,越到後面,精氣神兒越不夠用,反應就會遲鈍起來,他的機會就到了,他需要一個最好的機會,需要一擊成功的機會。

憑心而論,從這幾天朝堂議政,他感覺得到,永樂比建文更加務實,關注的也不是方孝孺吹噓的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或許他治理天下,真比建文更高明一些。但是,無論他做得怎麽好,都改變不了一個事實:他是亂臣賊子,他是臣篡君位,他擾亂了禮法秩序,而這,才應該是一個王朝最重要的東西。

朝堂上,重要大事漸漸處理完畢,天將近午,每個人都累了。

“是時候了!”

景清又按了按腰間的利刃,突然捧笏出班,躬身道:“臣有本奏!”

四更起床,忙到現在,而且全都是腦力活兒,坐在上邊又不能隨便活動,饒是朱棣一直過的是戎馬生涯,體力很好,也有些疲倦了,見眾文武已經沒有什麽要事稟奏,他正要示意內侍散朝,回去吃點東西,再批閱那成堆的奏折,忽聽又有人本奏,定睛一看,認得是景清,朱棣頓時喜悅起來。

景清曾經做過北平府的參議,品性、能力都極為出眾,朱棣很器重他,他肯順服,朱棣非常高興。不過景清自從重回朝堂之回,這幾天就沒有上過一本、提過一條國策建議,頗有點徐庶進曹營的味道。朱棣全都看在心裏,他知道景清心裏還有點疙瘩,只盼他能慢慢想通,如今景清出班議政,顯見是要為他效力了,朱棣自然高興。

朱棣馬上坐直了身子,和顏悅色地道:“景卿有話請講。”

景清一步步走上前去,雙手捧笏,頭也不擡,朗聲道:“臣這一本,乃是密奏。”

“哦?”

不但朱棣,滿朝文武都馬上提起了精神。

密奏就是不能在朝堂上公開說的,這樣的奏本說的必定是極重要的大事,他有什麽機密大事啟奏?大家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在他的身上,朱棣也是神情一肅,連忙擡了擡手。

木恩馬上快步走下禦階,伸出雙手,等著接景清的奏本。

景清雙手捧笏,緩緩走到禦階之下,使左手持笏,右手入懷去摸奏本。突然,他雙眼一擡,目光凜厲,殺機一湧而出!

木恩一驚,景清手中笏板已狠狠抽來,“啪!”地一聲,猝不及防的木恩臉上紅了一紅,被抽了一個趔趄,景清拔腿沖上禦階,右手自懷中擎出一柄鋒利的短刀。

滿朝文武嘩啦,一時都驚在那裏。

四個帶刀侍衛“嗆啷”拔刀,縱身一躍,向禦案前疾撲過來。

一生戎馬、身經百戰的朱棣似乎被景清的舉動嚇呆了,他有足夠的時間站起避讓,或者拿點什麽東西搪塞一下,但他眼看著景清手持尖刀咬牙切齒地撲過來,居然一動不動。

他仍然端端正正地坐在那兒,眸中似驚、似怒、又似帶著些難言的痛苦和悲憤,眼看著景清圓睜二目,將那柄鋒利的匕首向他狠狠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