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鬥法(第4/5頁)

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

……

PS:幾件事兒。

一個是,我發現這兩天章節上傳後,一開始會出現重復現象,一些段落在章節裏會出現兩遍,我已經向管理員反映了,爭取盡快解決,但這個問題並不增加上傳的總字數。

另一個是訴訴苦。寫歷史,尤其是有真實背景的歷史,相當的很不容易,我就拿這一章來講講,除了對每一個小說作者都需要考慮的人物塑造、情節設節的等方面的問題之外,歷史小說作者要想認真,還需要額外做哪些功課。

只拿這一章來說,我想要主角順利逃出京城,展來貓鼠遊戲也是在城外,因為在城裏的話,主角必定完敗,不可能逆天。而如何出城呢?主角沒有魔法鬥氣,想殺就能殺出去,那他就得有個最好的掩飾身份,盡量顯得合理。

好,首先我要去資料,查找明朝當時社會上的各個行業種類,在各行各業裏找一個和官府沾邊的行業,與官府沾邊的檢查相對要松懈多了,還要讓它具有特殊性,容易混進去,內部管理又不嚴,對喧囂京城的時下最重要的大事件也漠不關心的。

要符合這個條件的行業,要翻查好多資料,最後我找到了處理皇宮馬桶的部門。

接下來,我要查這個行當的詳細資料,人員構成,出入規矩,也許瞎編大家也未見得看出來,但我要盡量貼邊兒。

查到這些之後,我想設他們往孝陵方向去,接下來就得查金陵十三城門,哪一座是通孝陵的。我查到了,是朝陽門。

查到之後,我再要查,朝陽門內當時是居民區還是皇城區,這決定了這座城門出入的人是多是少;

查明之後,我還要查資料,查朝陽門外,一直到孝陵這一片兒,當時是住家還是田園……

當這一章寫下來後,您下來時,我剛才說的這些細節您可能一掃而過了,如果我隨意一編,或者你可能仍舊看不出什麽來,但我要說的是,我要盡量保證它符合當時的情況,所以我在這裏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絕不是盯著屏幕,腦子裏過著電影,就能刷刷地寫下來的。

這樣的情況,我寫一章下來,所耗費的精力和時間,到底有多大,您該想得到。比別人同樣的一章,要多付出多少時間和精力。

還是盡量還是多更吧,不過間或也得歇歇了,自辭職以來,忙著跑手續,忙著碼字,還沒歇過,身體也沒顧得上調理。不過我的歇歇,也未必就比別人慢了,只是跟自己比。

再者,就是許多讀者朋友糾結的一個問題:要不要改動歷史。

我在書頁上設了個讀者調查,大家有興趣可以去投一票,表明你的意向。

我覺得,改是要改的,但靖難結束前,盡量寫實,大事件,不說百分百,也得好好考據資料,盡最大可能的寫實,改不得。

因為朱棣成了永樂大帝,不符合儒家思想,再加上繼之的大清酋長們對他一通潑汙水,這段歷史面目全非。我想還原我心中的歷史,這一段必須盡量保持客觀真實,如果加入大量改變的歷史,那麽靖難這一段的是非功過、對雙方的評價就沒有說服力了,我能用編造的事實來證明誰對誰錯麽?

所以,靖難結束前,不會大動。

對建文及其一眾削藩近臣,儒家文人們用春秋筆法對他們的作為進行了種種矯飾,留下一堆千瘡百孔,漏洞百出的贊譽之詞,根本經不起推敲。誇了他們半天好,卻舉不出一件實證來。對朱棣呢,則是百般汙蔑,甚至編出了甚麽朱元璋和他大哥二哥三哥都還活著的!十多年前,他就有了反心的彌天大謊。

這些,我在《籠中論道》一章裏提出過一些疑問。

朱棣入南京,先列了二十九個戰犯,後又追加了五十三個吧,所殺的,所株連的,只有這些人家,所采用的手段,也是例來封建君主都會使用的手段,比起李世民把哥哥和弟弟全家殺個精光,幾個月大的侄子都活活摔死的手段,朱棣對政敵、對朱允炆的家人還算仁慈的了,但是把他描寫成什麽了?

甚而一提到朱棣,津津樂道的就是他入南京城這幾個月內清洗政敵的“劣跡”,此後他當了那麽多年的皇帝,豐功偉績遠邁漢唐,有誰提起過?在歷史教科書上,就連下西洋的功勞,都歸功於他的打工仔鄭和了,卻把朱棣這個真正做決定的大老板拋到了一邊。

“誅十族”的民間傳說,連編出張獻忠入四川,大殺幾千萬的清朝時期的明史專家們都不敢承認它是真的,因為老方家不要說旁系、娘家、朋友、學生……裏邊有太多的人當時還活蹦亂跳的,就是他自己的四個嫡子都活了一半,可是這評書傳說偏就取代了真正的歷史,被傳唱、傳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