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如有神助(第2/2頁)

第二天,一個驚人的消息便傳開了,燕王的兵馬如天兵天將,突然出現在沛縣碼頭,把朝廷秘密屯積於此、隨時可以發赴前線的上萬船糧草一把火燒光了。盛庸汲取了前番德州百萬擔軍糧被燕軍擄走的教訓,這一次把軍糧放在了大後方,需要糧草時隨時起運,如此一來,可謂萬全了,可他萬萬沒有想到,居然後院起火,那可是上萬船的糧草啊!

這一把火,把河水都燒沸了,漕河下遊浮起無數魚鱉,都是被沸水煮死的。

驟聞噩耗,盛庸差點兒沒暈過去。

敵軍六千輕騎,居然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殺到後方去,糧草運輸的路線、駐軍分布的狀況、沿途勘驗的關防、燕軍撤退的路線,這一切……這一切都是怎麽辦到的?

悲痛欲絕的盛庸來不及捶胸頓足,連忙就近命令大將袁宇率兵追殺李遠,袁宇麾下有三萬精兵,新近剛剛武裝了從朝鮮運回來的戰馬,算是機動力比較強的隊伍。

當這支大部分都騎著驢一般大小的戰馬的隊伍匆匆追上李遠的六千騎兵的時候,他們悲哀地發現,不是自己的馬快,而是人家在有意等他,李遠的退路上,竟然早就有燕王的伏兵,結果可想而知。

※※※

朱允炆得知這個消息之後也開始抓狂了,緊接著盛庸的奏章就到了,激怒之中的盛庸措辭嚴厲地指責朝廷用人不當,致使朝廷後方部署也盡為敵軍偵知,總算他還記得方孝孺、黃子澄等人對他的提拔之恩,沒有直接點出這幾個人的名字。

可是在京的削藩少壯派、議和派,乃至剛剛成立的羅克敵的倒黃派可不管那些,朝野間一片鼓噪,眾口一詞地指責黃子澄之流無能,一時間口誅筆伐,奏章像雪片兒一般飛到了朱允炆案頭。

朱允炆吃不消了。

深夜,方孝孺書房中燈火猶亮。

方孝孺和黃子澄、齊泰三人對坐無言。

過了許久,黃子澄才嘶啞著嗓音道:“連番大敗,如今連屯積於後方的上萬船糧草也被燕軍燒了,文武百官群情洶洶,皇上……皇上對你我也起了怨尤,唉!我們的處境,艱難了……”

齊泰冷冷地道:“太祖生前攢下的家底,幾已耗損一空,原本充盈的府庫都搬空了,再要征調足夠的兵員也吃力了,建文元年的時候,大幅減免了江南的賦稅,結果這兩年戶部入不敷出,現在捉襟見肘,已經拿不出足夠的錢財以支付前方將士的軍餉,這些,都是你我主政期間造成的結果,皇上應該不惱嗎?”

黃子澄惱羞成怒地道:“你……”

方孝孺嘆口氣,截斷他們的話道:“二位,患難之際,你我更當同舟共濟,不要再爭吵了。”

黃子澄和齊泰各自冷哼一聲。

沉吟良久,齊泰說道:“如今,李景隆、茹瑺那些人對我們不斷攻訐,景清、練子寧那班人也不斷上書彈劾,金陵城中怨聲載道,我看……用不了多久,皇上就不得不拿我們開刀,以安軍心士氣了。與其坐以待斃,咱們不如主動出手!”

方孝孺目光一閃,忙問道:“尚禮計將安出?”

齊泰慨然道:“我主軍事,以行主政事,國家落得如此局面,我們二人難辭其咎,所以,我們兩人要主動上書請罪,包攬下全部罪責,如此,便可保得孝直先生仍然留在朝堂。”

方孝孺一聽霍然立起:“尚禮,不可!”

齊泰按住他道:“孝直先生不要推辭,我等受奸臣讒言以及利欲熏心之輩的排擠,偏有把柄在人手上,現在不能不做個姿態出來,只要有你在朝中,我們便有再出頭的一天,怕甚麽。只是我二人離開以後,皇上面前就只剩下孝直先生一個人了,江山社稷和我們的皇上,都要拜托給孝直先生了。”

方孝孺見他說的鄭重,不敢再推辭,只是站起身來,向他們肅然一揖:“遜志必不負所托!”

黃子澄張了張嘴,終是沒有再言。

齊泰又道:“孝直先生一人在朝中,獨木難支,必得尋一強大助力。陳尚書為先生之子保媒,魏國公那裏已經意動。我等離開之後,先生務必盡快與中山王府定下親事,只有姻緣一定,得到中山王府一派的支持,先生就能繼續把持朝綱,免為奸人所乘!”

方孝孺鄭重地道:“遜志必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