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我刀我劍(第2/2頁)

李景隆進也進不得,退也退不得,無奈之下,只得把戰敗的原因盡量推諉到他人身上,然後寫了一封密信,叫人送去金陵給黃子澄,希望危難關頭,黃大人再拉小兄弟一把。

黃子澄看了李景隆的書信,整個人都要崩潰了,先前李景隆五十萬大軍敗退德州城,他能把這麽一件朝野皆聞的大事瞞下來,只哄著皇帝一個人不知道,這已經幾乎是逆天大能了,現如今六十萬大軍一敗塗地,比上次敗得還慘,六十萬大軍活著的不過一半,其中傷殘士兵又有數萬,德州百萬擔軍糧盡付敵手,濟南府被圍困,各路將領紛紛上書,眾口一詞指向李景隆,他黃子澄縱是一手遮天,這事兒也瞞不下來了呀。

黃子澄沒有再拉他一把,而是揣了他的書信找皇上彈劾他去了。

朱允炆還在學周禮,這東西博大精深,想要以周禮治天下,復古安邦,自己不學個透徹是不行的,他正學得津津有味,黃子澄揣著李景隆的書信灰頭土臉地來了。

朱允炆一見他面色有異,不禁奇道:“先生何事慌張?”

“陛下,陛下啊……”

黃子澄仆倒在地,老淚縱橫:“李景隆敗了,德州大敗,八十萬大軍一敗塗地,如今燕逆已兵困濟南城,李景隆敗走徐州,諸將各自為戰一盤散沙呀皇上……”

“甚麽?”

朱允炆大驚失色,蹭地一下站起來道:“李景隆不是領兵去攻北平麽?怎麽反倒敗在德州,八十萬大軍,竟然……竟然大敗?燕逆有多少兵馬?”

黃子澄叩頭不止:“陛下,李景隆兵發北平,至白溝河,正迎上燕逆兵馬,李景隆狂妄自大、驕兵慢敵,以致一敗塗地,喪師辱國……”

朱允炆臉色發白,退了兩步,一跤跌坐椅上,黃子澄匍匐幾步,號啕大哭道:“李景隆指揮不當,折我朝廷兵馬無數,還請陛下馬上下旨,召李景隆回京師,誅其首級,明正典刑,以謝天下、勵將士,鼓舞人心。”

朱允炆心亂如麻,揮手道:“速速傳旨,宣李景隆回京!”隨即上前扶起黃子澄,倉惶失措道:“先生,李九江大敗,山東府危矣,朕該如何是好?”

黃子澄張了張嘴,可是再也拿不出臥龍鳳雛的氣派來了。

朱允炆見狀趕緊說道:“快,速宣孝直先生、兵部齊泰等軍機重臣赴正心殿議事!”

李景隆在徐州望穿秋水,沒等來黃子澄的妙計,卻等來一道聖旨,只得淒淒惶惶回到京師,此時戰敗消息已傳遍朝野,彈劾的奏章雪片一般飛到了朱允炆的禦書案上。

李景隆到了京師,自縛雙手,上殿請罪,黃子澄第一個搶出來道:“陛下,李景隆辱國喪師,罪應萬死,請陛下將他正法,以謝宗社天下。”

李景隆也知道自己這罪是重了,只嚇得簌簌發抖,連連叩頭請罪,朱允炆看在眼裏,想到自己還做皇太孫時,便與他交情甚好,如今自己是君,他是臣,他的生死都操在自己手中,憐憫之心一起,那一腔怒氣不覺有些弱了,便道:“當務之急,是如何應對燕逆。李景隆固然罪不容赦,但是念他乃是開國功臣之後,朕實不忍加以誅戮,且……法外施恩,饒他一回吧。”

黃子澄義正詞嚴地道:“法者,祖宗之法,行法者以激勵將士也。今李景隆奉皇命討逆,卻昏饋無能,以致喪師辱國,雖萬死不足以贖其罪!”

李景隆聽了牙根一咬,怨毒地盯了黃子澄一眼,可他這時已是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黃子澄卻是皇帝跟前第一寵臣,他哪敢激怒黃子澄,給自己雪上加霜。

副都禦史練子寧見皇上有心赦免李景隆,也怒氣沖沖出班奏道:“陛下,治軍之道當賞罰分明,陛下不應予以寬赦,而應嚴懲不貸,如此才能激勵軍心!”

武將們裝聾作啞,沒有一個出聲,就看著這些文臣們自說自話,文臣班中原本就堅決反對違背祖制、削除藩籬的年輕禦使郁新怒不可遏地跳了出來,大喝道:“陛下,李景隆,不可赦!不但李景隆不可赦,舉薦他掛帥出兵的黃子澄亦不可赦!”

郁新一言,滿堂皆驚,就聽他慷慨激昂地道:“不但黃子澄不可赦,臣聽說,朝廷討逆大軍當初在北平城下就是吃了大虧的,如果情況屬實,兵部尚書齊泰隱瞞軍情,亦不可赦;方孝孺執掌國政,截留兵敗奏章,也不可赦。這些人包容李景隆無能之輩,害得朝廷八十萬大軍死傷慘重,江山撼動;害得無數人家只留下孤兒寡母,日夜悲啼。個個都是罪不容赦,誅其滿門,也不為過!”

郁新這個憤青一跳出來,反而幫了倒忙,只殺他的大表哥朱允炆都不舍得,再要追究方黃齊泰等人責任的話,他身邊還有什麽能臣可用,建文新政不就要半途夭折了嗎?面對如此後果,他又怎能祭得起手中的尚方寶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