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亂象(第2/2頁)

“呸!”

有人低聲咒罵:“六十萬人打不過人家十萬人,還觍著個臉說,一群吃幹飯的廢物。”

唐姚舉踱著步子,在一個監工身邊站定,低聲道:“羅歷,這邊安排的怎麽樣了?”

那人也壓低了嗓音道:“只我這邊,串連了百十來人,林掌櫃的那邊至少有數千人吧。”

唐姚舉微微一笑,說道:“足夠了,事先知道底細的,其實並不需要那麽多。亂象已生,黃天當立,彌勒主天下,我等揭竿而起,正是時候,你這裏提高警覺,我去那邊看看。”

說完,唐姚舉便向另一片工地繞去。

林羽七和唐姚舉本來並無反意,但是朝廷打壓白蓮教徒時,他們也蒙受了不小的損失,如今眼見皇叔和皇侄打成了一鍋粥,山東府開始動蕩不安,這心境就發生了變化,野心開始滋生。這就是他們有眾多的教徒基礎,一旦“氣候”合適,就能迅速轉變為不安定因素的結果了。如果只是普通百姓,除非走投無路,很難會滋生這種想法。

他們的打算還算謹慎,準備效仿當年被征民工挖黃河的韓山童、劉福通等人造反成功的先例,在征召來德州的民夫當中發展教徒,以他們原本的忠心信徒為骨幹,帶動更多的信徒,再裹挾發展一部分信教的士兵,從而豎起造反的大旗。

如果他們能迅速站穩腳跟,那就於南軍和北軍之外獨樹一幟,與他們分庭抗禮,這一點他們認為希望很大,因為朝廷兵馬的大敵是燕王的人馬,不可能分重兵來圍剿他們。當然,如果萬一失敗,那就率軍去投燕王,燕王現在勢力薄弱,對他們的投靠必定倒履歡迎,到時候他們可以托庇在燕王羽翼之下,再暗暗發展自己的力量。

正月初一是彌勒佛聖誕,本來最具意義,可惜這個日子時機不合適,那時他們還沒有被征召到德州服役,他們本來計劃在四月初八釋迦牟尼佛聖誕之日起事,可是因為燕王南下,李景隆率大軍迎敵,帶走了他們在軍中發展的,要在起事之日開軍械庫,給他們發放武器的信徒,只得把起事時間再次押後。

不過,現在燕軍大勝,氣勢洶洶直奔德州而來,明軍新敗,如驚弓之鳥,他們覺得此時起事,正是天時地利人合,因此決定,俟燕軍攻進德州當天,率眾起事,自立白蓮義軍。

論英雄,誰是英雄。

夏潯曾對寧王側妃說過,英雄,是不得已而為之,行人所不能之事,才成了英雄。用一句耳熟能詳的話來概括,其實就是“時勢造英雄”。

不過,也有人相信“英雄造時勢”的,比如教義乃是“入世”的白蓮教:“擁有這麽多的徒眾,但有機會,我們為什麽不能做指斥揮遒、傲笑江山的一世英雄?”

林羽七、唐姚舉之輩正做此想。

※※※

謝雨霏的風寒已經養好了。

兩個人從借宿的農家啟程繼續南行,沿途是經過青州的。彭梓祺暗中潛回彭府,去見過了自己的父兄。很幸運,她與夏潯雖然成就婚姻,但是朱允炆因為夏潯的叛逃大怒之下要誅他滿門的時候,只知道他已攜家小逃走,卻未尋索到她的娘家。

唯一知道夏潯妻子彭氏底細的,只有那位錦衣衛指揮使羅克敵,卻不知出於什麽考慮,他並沒有把這件事告訴皇帝,或許……是因為他不願做些無用功的原因吧。

彭梓祺悄悄見過父兄之後,謝絕了他們的挽留,與謝雨霏繼續往北走,所行路線正是章丘、濟南、禹城而至德州,這一天到了平原縣,想起當初去北平時,在此地戲弄關外參商古舟,卻因誤以為夏潯也是個登徒子,十三娘想要色誘襲擊於他,反被夏潯戲弄的往事,十三娘心中酸酸甜甜,說不出的滋味。

隨口說與彭梓祺聽時,卻換來彭梓祺一番取笑,兩位姑娘打打鬧鬧間,似乎沖淡了思念之情,卻又似乎加重了思念之情,裊裊一縷情絲,誰說的清呢。

只是,她們可萬萬沒有料到,她們朝思暮想的那個男人此刻就在她們旅途的下一站:德州。

而李景隆與燕王,揮軍數十萬,正像賽跑似的,向那裏集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