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你要,還是不要?(第2/4頁)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啊!”

朱權看完紙條,痛心疾首地捶桌子:“本王應該答應四哥才是,現在只能坐以待斃了,只能坐以待斃了!悔不當初!”

沙寧勸道:“殿下,咱們還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朝廷旨意下來之前,咱們還有一搏之力。”

朱權絕望地道:“怎麽搏?朱鑒已經鎖城困府,本王寸步難行,他又密報陳亨劉真率軍來援,如此情形,就算泰寧、福余、朵顏三衛肯出手相助,他們慣於馬戰,不擅攻城,等他們集結兵馬,來到大寧城下,本王大勢已去矣……”

紙條是徐姜寫的,任誰也想不到,這位經常被燕王府的人斥罵毆打的小旗,就是被燕王府重金收買的耳目,不過他雖是朱鑒親信,具體情形也不了解,他並不知道表舅得到了一封福余衛首領敖登格日勒寫給寧王朱權的信,信中說已經與泰寧衛、朵顏衛首領商量妥當,只等朱權一聲令下,便即傾族而來,發兵相助。

內容其實說的非常含糊,許多事情都說的沒頭沒尾,似乎不是頭一回通信了,也不是頭一回計議一些事情,所以有些事情的來龍去脈,只有通信雙方才能明白,也正因如此,卻也給人更多的想象空間,這封信落到朱鑒手裏,找了懂蒙古文的人翻譯過來,朱鑒自然大吃一驚。

奈何自從燕王造反之後,朝廷已經暫時停止了對其余諸藩進逼的步伐,他也不敢做得太過分,只好打出城中出現燕王奸細的幌子,加強了全城的封鎖和對寧王府的戒備,派人把消息急報正在松亭關駐守的都督陳亨和總兵劉真,請他們領兵過來鎮住大寧城,與此同時,把這封信及譯稿一同急報京師,請領聖旨。

朱鑒知道,這份物證一旦送抵京師,聖上必定下旨擒拿寧王回京,甚至有了燕王前車之鑒,將寧王就地正法也說不定,這樣大事自然不可能藏在他一個人的心裏,如果連心腹將校都不明真相,如何能把他的命令貫徹好?所以大略知道真相的將校還是有幾個的。

徐姜便是其中之一,他正在表舅家裏墨墨跡跡地發牢騷,說燕王府如何囂張跋扈,害得他被手下人恥笑,朱鑒便向他透露了幾句,叫他安心守好城門,防止奸細出入,用不了多久,寧王就再也囂張不起來了,徐姜聽了做出歡喜模樣又追問了幾句,因為怕朱鑒生疑,倒也不敢盤根究底,離開表舅家裏,他便把掌握的消息寫成紙條,等著機會報與寧王府。果然被他等到了,挨一耳光又算甚麽,他從寧王府得到的好處,就算給他十輩子軍餉都換不來。

沙寧看著朱權坐立不安的樣子,臉上也陰晴不定,有些煩躁起來。蒙古三衛中,她的朵顏衛部落是勢力最弱的,當初哥哥把她嫁與寧王,未嘗沒有借助寧王勢力壯大部落的原因。寧王甲兵八萬、戰車六千,是不折不扣的塞外王,她嫁到寧王府一年,朵顏部落在寧王的幫助下和其他兩大部落盡量的容讓下便開始壯大起來。

可惜好景不長,僅僅一年,一年後朱元璋駕崩,朱允炆繼位,寧王自己的日子就開始不好過了,威風霸道的塞外王變成了整天閉門在家吟詩作賦的太平王爺,如今眼見著太平王爺也做不成了,如果寧王被斬、或者成了階下囚、或者被流放,自己又何能幸免?

猶豫半晌,沙寧輕聲提醒道:“殿下,咱們可以聯系燕王,如今……只能與燕王站到一起,才有一線生機了。”

朱權搖搖頭,絕望地道:“來不及啦,四哥現在帶兵遊弋於北平城外,行蹤不定,咱們倉促之間到哪裏去找他?再說,本王被困在大寧城裏,縱然找到了他,我這籠中鳥兒怎麽去投他?本王現在可用的,唯有三衛蒙古騎兵,他們擅野戰,城池攻防非其所長,敵不過陳亨、劉真的大軍的。不等四哥想辦法救我,我那好侄兒逼我自盡的旨意就要到了!”

沙寧咬了咬牙,又輕聲道:“殿下,生死存亡關頭,無論如何,總要試試的。再說,我們不需要派人入關去尋燕王,燕王派來的信使,殿下還記得麽?”

朱權雙眼一亮,霍地站了起來,驚喜道:“怎麽?他們……他們還沒有走?”

沙寧的眼神飄忽了一下,輕輕頷首道:“殿下眼下欲求助於燕王,燕王何嘗不是一直想得到殿下的臂助呢,他們被殿下哄出王府,怎肯甘心就這麽走了,妾身……留了一個心眼兒,一直派人盯著他們呢,他們不在大寧城裏,我知道他們的所在,看樣子,他們逡巡不去,是想越過殿下直接與三衛首領取得聯系,只是一直不得其門而入罷了。”

朱權大喜:“好,好極了,天不亡我!愛妃,速速與他們取得聯系,孤王願意答應他們的一切條件,願意說服泰寧、福余、朵顏三衛出兵相助,只要四哥想辦法救我出牢籠,朱權願鼎力相助,隨他靖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