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隨軍北上(第2/3頁)

其實,就算夏潯此刻在北平,這份功他依舊是搶不去的,因為夏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第一,朝廷動手的具體時間,他是不知道的;第二,他不是北平官員,如果貿然向燕王進言,說朝廷馬上就要對燕王動手,他拿不出任何憑據,如果隨便找個理由說本山人掐指一算……那他就成了妖人,早晚必受朱棣的猜忌;第三,也是最最關鍵的一點:他不知道盧振和李瑞的叛變,史書所載不詳,他只隱約記得長史葛誠似乎是投靠了朝廷,而行動的關鍵實是盧振這個燕王府侍衛指揮。

如果他此刻在北平,對燕王說朝廷馬上就要對燕藩下手,並且檢舉了葛誠,那麽次日一早,指揮使盧振突然發難,他將和燕王朱棣一齊束手就擒,真應了羅克敵那句話:“誅你滿門,夷你全族,受刑之日,對我說一句你錯了!”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張信的地位僅次於張昺和謝貴,而且他是北平軍隊的直接指揮者,所以盧振已然倒向朝廷的事他是知道的,張信把葛誠、李瑞、盧振的消息向朱棣合盤托出,朱棣只驚出一身冷汗,立即下令把這三人逮捕。

等到張昺謝貴率兵包圍燕王府的時候,朱棣在府中依著盧振與謝貴的約定發出訊號,張昺謝貴見了只道盧振已然得手,信心滿滿入府宣旨,宮門突然關閉,朱棣的八百虎賁驟然發難,張昺謝貴身邊雖有侍衛,奈何寡不敵眾,竟被亂刀砍死。

隨後張信策馬馳走,招納北平兵丁,這些兵大多都被燕王朱棣統率過,如今朝廷官員中的第一二號人物已死,第三號人物降了燕王,許多兵將便紛紛投到了燕王麾下。

此時北平城中忠於朝廷的軍隊還有不少,朱棣以他的八百死士為主力,與這些忠於朝廷的軍隊死戰,投效燕王的軍隊陸續投入戰鬥,朱棣漸漸占了上風,血戰一日一夜之後,北平九城盡落入朱棣之手,朱棣的地盤由一座燕王府,變成整座北平城了。

次日一早,朱棣在北平校場集合軍隊,對天盟誓,正式發動靖難之變,這一天,是建文元年七月七日。

朱允炆登基剛滿一年,囚禁了七叔、十三叔、十八叔,流放了五叔,逼死了十二叔,終於反了他的四叔。

“我乃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後嫡子,國家至親,受封以來,惟知循法守分。今幼主嗣位,信任奸回,橫起大禍,屠戮我家。我父皇母後創業艱難,封建諸子,藩屏天下,傳緒無窮。一旦殘滅,皇天後土,實所共鑒。

天下百姓、兄弟宗族之間,尚能互相體恤,而我身為天子親屬,卻不能保全旦夕之命,時至今日,天下何事不可為呢!

《祖訓》雲:‘朝無正臣,內有奸惡,必訓兵討之,以清君側之惡’。今禍迫及身,實欲求死。不得巳者,義與奸邪不共戴天,棣唯有遵奉祖訓,靖難討逆,以安社稷。天地神明,照鑒予心!”

這是朱棣起兵靖難的檄文,在有心人傳播之下,已然傳遍天下。

吃早飯了,匠人們都捧著粥菜合一的大碗,蹲在帳篷周圍,聽著匠人頭兒林麒麟在那兒擺龍門陣。林頭兒是個胖子,管差的軍爺都叫他胖子麟,胖子麟本來就很健談,再被蘇穎這樣成熟嫵媚的妹子把一雙秋水般的眸子瞟著,嘮得更是來勁兒。

他唾沫橫飛地賣弄道:“要說這燕王,哦哦,應該說燕逆,燕逆憑著八百侍衛起家,可還真夠厲害的,第二天燕逆就揮兵攻打薊州,守將馬宜戰死,指揮使毛遂投誠。緊接著遵化、密雲的守將舉城歸附……”

夏潯聽到這裏,心想,“三座城池,只有一座是打下來的,只有一座城苦戰到底,兩個指揮中還有一個是主動投降,其中雖不無燕王久在邊隆,威望隆重的緣故,建文登基以來種種不得武將之心,恐怕也是一個重要原因了。否則,此時的燕王仍然不見一點可能成功的可能,若只從個人前程來考慮,那些武將豈能不戰而降?不敢力敵,逃走還不成麽,恐怕他們心中也是有股郁郁不平之氣。”

胖子麟道:“緊接著,燕逆就派兵攻打居庸關,守將王真兵敗,投奔懷來的宋忠宋都督,宋都督禦下三萬勁卒,又有王兵歸附的兵將萬余人,合兵一處共有四萬,燕逆只有馬步精卒八千,便毫不畏懼地直奔懷來而去。

要說四萬對八千,怕他何來,偏偏宋都督多此一舉,為了鼓舞士氣,對士卒們說他們住在北平的家人都被燕逆的亂軍殺害、婦人俱被淩辱,擄作燕逆叛軍的妻妾了,這消息竟被燕逆的探馬捉了舌頭打聽到了,於是燕逆便把他們的家屬找來打頭陣。

嘿!這下可好,戰場之上,父母兄弟叔侄伯舅相見,一個個驚喜交集,抱頭痛哭,哪裏還有人打仗?人人都說宋都督欺誑我們,紛紛解甲倒戈,投了燕逆,結果守將彭聚、孫泰被反戈的亂軍打死,宋都督措手不及,逃到懷來城裏,躲進了一處茅廁,終被生擒活捉,要不然皇上怎麽倉促調兵北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