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第一次,好重要!(第4/4頁)

朱棣苦笑了一下道:“唉,天下間,這麽想的,又何止他一個?咱們現在就是泰山底下的一顆雞卵,患難關頭,楊旭能做到這一步,足夠了,以他的官職,爹原本也沒指望能從他那裏得到多大的幫助,只要他不雪上加霜,那就阿彌陀佛了。”

夏潯騎著馬走在路上,想起數日以來種種,不覺露出微微的笑意,等了幾天,永樂大帝終於沉不住氣出手試探了,而他也順利地在燕王三個兒子的聯手擠兌下剖白了自己的“心聲”,這條線,算是初步搭上了,接下來,就是等一個更好的時機,到時他的投效也就不顯突兀了。

他此來北平,本就是想要靠上朱棣這棵大樹的,但是要投靠一個人,也得講究個時機。時機不對,你投過去也不值錢。依照羅僉事的辦法,的確能得到燕王的信任,卻也因此要落下一個貪財好色的壞印象了,他要打的不是短工,而是長工啊,哪能給老板落這麽一個印象?

他要一步步來,人的第一印象至關重要,在社會心理學中,這叫首因效應,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初次見面,彼此便留給別人最深刻的印象了,無論是你說了什麽,還是做了什麽,在別人的心目中,早已留下了烙印。這個烙印,就是你的符號。

有位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試驗,他用兩段文字材料描繪一個人。一段把他描繪成一個友好、外向、樂於交往、快樂的人。另一段文字則把他描述成一個呆板、害羞和內向的人,研究發現:只看第一段描述的人,絕大多數將這人看成一個友好、外向的人;只看後一段描述的人,對這個人的觀感卻是沉默、內向、孤僻,不好相處。

然而,有關兩段描述的事例集中在一塊兒,一起向人描述時,哪一段描述放在前邊,多數人得出的結論,就是頭一段描述給他的印象,第二段材料所發生的影響很小。每個人,每次做的事情都有“第一次”。不管跟某人認識多久,“第一次”只有唯一的一次,那一次是永遠無法改變的,即便後來如何的改觀,對方還是會永遠記得那個“第一次”,這就是第一印象的力量。

夏潯,現在已經給自己準備投靠的大老板留下了一個完美無瑕、無懈可擊的第一印象。

接下來,他只要與燕王府保持這種友好的關系就成了,燕王一日不下定決心造反,他就不能旗幟鮮明地站到燕王那一邊,當然,事有例外,如果他能掌握朝廷對燕王動手的準確時間,那麽……

夏潯記得歷史上,是北平都指揮使司的張信率先向燕王提醒朝廷要對他動手的,恩怨分明的朱棣從此視張信為大恩人,當了皇帝後,見到張信猶自口口聲聲稱他“恩張”,靖難功臣中,張信一直沒甚麽太大的戰功,沒有什麽特殊的表現,但是朱棣稱帝,封賞功臣的時候,張信就因為這一樁事,卻是封了國公的。

搶個國公來當當,似乎也不錯。

夏潯笑得更愉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