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兄弟異心(第2/3頁)

朱棣默然片刻,又道:“緩緩施之,不可操之過急。”

※※※

回到臥室,徐妃眉心緊蹙,苦苦思索。

眼下,丈夫的處境的確不妙,朝廷調兵遣將,一系列動作直指北平,漫說丈夫現在兵也沒了,將也沒了,只是一個光杆兒王爺,就算他當初節制北疆諸王,統領三關邊軍的時候,手中也不過僅有十余萬兵馬,這些兵馬和朝廷相比,仍然是雞蛋和石頭的重大差距。何況這些兵馬各有統屬,丈夫奉皇上旨意統率他們剿滅胡虜時,他們自然要聽令行事,真要說對抗朝廷時,他們還有多少人肯俯首聽命那就難說了,到了如今這一步,那更是想都不要想,丈夫和兒子、這一大家子,就沒有一條活路了麽?

思忖良久,徐妃鋪紙研墨,開始揮毫書信。

她也知道皇上針對丈夫的一系列作為,令娘家現在是左右為難,處境尷尬,心中本也不欲再給娘家惹什麽麻煩,可眼下,她實在是沒有別的辦法了,只能求助於弟弟。

弟弟承魏國公爵,在朝為武班之首,對皇上的心意、朝廷的動向一定非常了解,從他那兒了解一下皇上最終的目的,也好做些相應的對策。再者,也可向弟弟求助,讓他動用徐家的人脈關系,向皇上施加影響。一連三個藩王被削爵,已然是天下震動,這時聯合不贊成削藩的大臣們進諫,或可改變皇帝的心意,化幹戈為玉帛,保住自己的家人。

徐妃字斟句酌,精心寫就一封家書,遣了一個心腹家人,快馬送往京城。魏國公徐輝祖收到大姐這封信,見信中敘及燕王府如今如履寒冰的處境,也不覺為之黯然,可是反復看看這封家書,字句之間,又滿是姐姐向自己傾訴時的憤懣之情,尤其是姐姐哀求自己聯絡反對削藩的大臣向朝廷施壓之語,更令他觸目驚心。

自皇上決定削藩開始,徐家武官班首的位置便岌岌可危了,上一次因為小妹茗兒,更惹得皇上極為不快,如今徐家真要為了幾個女子,自絕於朝廷、自絕於皇上嗎?徐家,可是素來忠心的呀……

想想皇上對付自家叔父都是那般手段,徐輝祖更是不寒而栗,默默地看著攤在桌上的那封家書,一個念頭突然躍上他的心頭,徐輝祖把姐姐的親筆信攏入袖中,匆匆離開了家門。

※※※

“徐卿,真朝廷忠臣也!”

朱允炆看罷徐輝祖這封家書,擡起頭來,欣然對徐輝祖道:“徐家一門忠良,朕是知道的。朕削藩,為的是我大明江山基業萬世不易,只因徐家三個女兒都是藩王正妃,為免傷了愛卿親親之情,所以有些事情,朕才沒有交予愛卿去做,倒不是不放心愛卿的忠誠。”

“是,皇上一片苦心,臣感激莫名。”

徐輝祖畢恭畢敬地道:“皇上對燕藩蓄勢不發,分明是念及叔侄親情,想讓他主動上表請求撤藩,免得傷了自家人的和氣。奈何,燕藩不識大體,有負皇上心意。從臣姐這封家書來看,燕藩仍然心存僥幸,是絕不肯成全皇上一番心意的。

臣姐要臣蠱惑朝臣向皇上施壓,必是出自燕藩授意。燕藩既然把主意打到了朝廷,在北平未必就沒有什麽動作,他經營北平多年,一向善於收買人心,眼下雖然交出了兵權,又故示大方,任由皇上調走了燕山三護衛,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皇上仍然不可大意。依臣之見,指望不戰而屈人之兵,讓燕王束手就擒,恐怕他是不肯的,最後終是要訴諸武力才行。”

朱允炆嘆了口氣道:“是啊,如果真鬧到這一步,亦非朕之所願。朕初登大寶,也不願落個刻薄寡恩的名聲啊。可是為了我大明萬世基業,一身榮辱,又算得了甚麽呢?”

徐輝祖畢恭畢敬地道:“皇上一片苦心,忍辱負重,臣感佩莫名。”

朱允炆問道:“令姐這封家書,你打算如何回復?”

徐輝祖道:“臣可以回信說,皇上只是憚於諸王兵權過重向北平施壓,意在警示諸王,不可枉法,並無意加害於燕藩,臣也會依照姐姐的意思,聯絡大臣,上書進諫,以安撫燕藩,為皇上從容部署,爭取時間。”

朱允炆大喜道:“好!徐家,素來是我大明鼎柱,國公乃是朕的股肱之臣,如果真有朝一日須得兵戎相見,還須大力倚重愛卿。愛卿和九江,當為朕帶好朝廷兵馬,以備不時之需。”

他這投名狀果然贏得了朱允炆的信任,一聽朱允炆這話,徐輝祖就知道徐家在朝廷武班中的地位重又得以穩定下來,驚喜之下,連忙翻身拜倒,大聲道:“臣效忠皇上,萬死莫辭!”

中山王府,徐增壽袖了一封書信,悄悄找到了燕王府派來的那個心腹家人。近來朝廷頻頻動作,黃子澄、方孝孺、齊泰等人不斷謀劃對付燕王的手段,他身為五軍都督府的大都督,豈能沒有什麽耳聞,他早就想把自己所見所聞告訴大姐和姐夫,叫他們小心提防了,沒想到姐姐恰好派了家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