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狗皮膏藥(第2/2頁)

※※※

以李景隆掛帥,雖是黃子澄的一點私心,不過持公而論,幹這種事,李景隆的確比徐輝祖更合適,因為近幾年來,朝廷派李景隆出京公幹的機會的確比魏國公徐輝祖多的多,去年剛去了陜西,年初又去了蘇杭,現在讓他北巡,不致招人疑心。

至於周王藩地內將領多為李文忠統領過的,那就純屬黃子澄扯淡了。李文忠帶過的將領哪兒都有,可沒集中在河南,同樣的,中山王徐達帶過的將領,在河南一樣有許多,這條理由實在不成其為理由。不過就個性上來說,徐輝祖性格方正,李景隆為人圓滑,鼓搗點陰謀詭計,他的確比徐輝祖合適,這也算是黃子澄慧眼識英才吧。

李景隆奉聖旨,點兵三萬,打著北巡邊地的幌子,浩浩蕩蕩地離開了南京,過黃河一路向北,直奔開封。

到了開封,李景隆駐兵城外,進城覲見周王,周王對他的來意毫不知情,還設宴款待於他。此時夏潯才見識到這個所謂的大草包口蜜腹劍的功夫,他的目標就是周王,但是在周王面前坦然自若,一口一個周王爺,喝到酣處便改了自家親戚的稱呼,滿口都是五伯父,把個非主流植物學家的周王忽悠得暈頭轉向。

席間,只有二王子朱有爋對李景隆的到來有所察覺,等他見到陪在李景隆身側的夏潯,更是臉色發白,心神不寧,很快就找了個身體不適的借口退席回避了。

李景隆拜訪了周王,盡了禮數,同時也成功地打消了周王的警惕,借口還要見見幾位父親生前的老部下,婉拒了周王留他宿在王府的好意,便轉到了都指揮使司衙門。

李景隆取出皇帝密旨,宣讀了聖上旨意,河南都指揮使司的諸位將領連忙接旨答應,李景隆猶不放心,親自坐鎮都指揮使司,監督河南都指揮使將自己父親當年的幾個親信部下安排為四門的守城將領,當晚,李景隆便攜河南都指揮使趕回軍營,率朝廷大軍包圍了周王的三護衛親軍的駐地,宣讀了聖旨。

既有皇帝旨意,又有大軍包圍,連開封都指揮使都站在曹國公帳前聽令,周王的三衛兵馬知道勢不可違,只得乖乖棄械投降,李景隆兵不血刃地解決了周王的三衛兵馬,隨即率軍趕回開封,自南城門入,徑直包圍了周王府,此時,東方第一縷晨曦剛剛灑向大地。

兵貴神速,李景隆來得急,開封都指揮使司配合得也默契,當朝廷大軍刀出鞘、弓上弦,把周王府圍得水泄不通的時候,周王府裏對此還一無所知呢。

周王府周圍本來就肅靜,少有人行,此刻見這麽多兵馬,老百姓更是早早的就躲開了,這些訓練有素的士兵又不嘈雜,在高高的宮墻裏邊,壓根兒就沒得到半點消息。

李景隆騎在馬上,喝道:“砸開宮門!”

兩個士兵沖上去,抓住碩大的門環嗵嗵嗵地砸了起來,只砸了幾下,裏邊剛剛起來的兩個門子衣衫不整地就跑來開門了,一打開門,兩個門子也不看是誰,就罵道:“誰他娘的一大早兒就來砸門,這是甚麽地方容得……”

話未說完,就見宮門外黑壓壓一片全是兵,那槍杆兒豎起來跟密林一般,不由得嚇呆了,吃吃地道:“這……這這……有人造反麽?”

李景隆擺手道:“把他們拿下!”

立即搶過去幾個兵丁,把兩個呆若木雞的門子提到了一邊,李景隆正要提馬進門,心中忽地一動,乜著眼睨了睨坐在一旁黑馬上面默然不語的夏潯,微笑道:“周王畢竟是當今皇叔,還是先禮後兵的好。楊百戶,勞駕你,進去一趟,向周王宣讀聖旨,令周王攜金印禦冊,率一家老小,於承運殿內跪迎天使,束手就縛,否則,只有兵戎相見,到那時玉石俱焚,莫怪本國公言之不預!”

“這貼狗皮膏藥還不死心?”

出乎李景隆的預料,夏潯既沒有畏怯,也沒有著惱,他只是淡淡地一笑,翻身下馬道:“卑職遵命!”

緊了緊腰帶,擺一擺佩刀,夏潯便向那半開的大門走去,穩穩的,消失在門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