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打醬油的日子結束了(第2/3頁)

橋頭軍民紛紛閃開道路,默默地看著朱棣,戰馬走下橋頭,朱棣仰起臉來看看長空,突然大吼一聲,揚手一鞭,驅馬如離弦之箭,狂奔而去,朱能大吃一驚,連忙翻身上馬,率領眾侍衛追趕上去。

那橋頭小官冷笑一聲,不屑地撇撇嘴,轉身走開了去。

朱能率著人追過一個山頭,就見燕王的戰馬停在那兒,馬鞍上空空無人,心中不由一緊,趕緊策馬追近了,就見朱棣跪在野草叢中,面朝金陵方向,雙手捶胸,放聲大哭:“父死不得奔喪,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身為人子,不許靈前盡孝,同是骨肉至親,為何如此辱俺?”

朱能等人面面相覷,悄悄地站在那兒,不敢發出一點言語。

※※※

夏潯這幾天逍遙快活的很,先帝安葬、新帝登基,最忙的幾天過去之後,他便借口肩頭創傷未愈,告假休息,這幾天一直在家裏像老太爺似的享福。

謝謝今天也來了,如今關系已經明確,比以前更大方了許多,夏潯和梓祺、謝謝還有小獲,四個人在剛剛落成不久的後花園裏坐著,頭頂柳蔭蔽日,腳下是光滑的席子,席上擺了一張炕桌,上邊滿是時鮮瓜果,還有幾杯茶水。

幾個人正在聊起朱允炆剛剛繼位就大刀闊斧地做出的一些朝政上的變動。

皇帝下旨,把六部尚書從正二品提到了正一品,下屬官員自然依次提升,詔文臣五品以上及州縣官舉薦賢能,大舉任命官員;可是與此同時,又在革並州縣,裁撤冗員;兵部侍郎齊泰升了兵部尚書,翰林修撰、帝師黃子澄升為太常卿,同參軍國事;省刑減獄,許多因為貪汙受賄本來判了死刑的官員都赦了死刑,只以流放為刑;這些舉措,獲得了許多官員的贊譽,說當今皇上施行寬政,一解先帝在位時的嚴酷政策,如春風拂面,化解嚴霜。

夏潯枕在梓祺腿上,有一搭沒一搭地把朝廷上近日發生的事情一一說來,彭梓祺和小荻聽了都喜孜孜地道:“如此說來,當今皇上還真是一個明君呢。”

謝謝聽了卻是冷笑不語,夏潯瞟她一眼,笑道:“你要說甚麽?”

謝雨霏哼了一聲沒有言語,夏潯道:“這裏沒有外人,說說何妨?”

謝雨霏聽了這句話,心裏一甜,便道:“我卻覺得,這不過是皇上收買人心罷了,所作所為,卻也未必就是如何英明。”

夏潯笑道:“哦?仔細說來,如何不算英明了。”

謝雨霏道:“喏,六部尚書從二品提到一品,以前可是只有立下戰功的勛戚武將才有一品的,這是把文官和武將分庭抗禮了。其實平時本就是文官掌理政事,說起實權,還在武將勛戚之上,現在再把文官職位提到平起平坐,從此以後,文官必壓武將一頭,看似平衡,其實是打破了平衡,那些文官當然搖著筆杆子拼命拍馬屁!再看這聖旨,文臣五品以上及州縣官舉薦賢能,為什麽特意指明必須是文臣?”

小荻忍不住說道:“重用文官有什麽不好?我覺得武將大字不識,很粗魯的,你看我家少爺就是讀書人,多麽明事理,這天下,都由讀書人管著,豈不太平許多?”

謝雨霏白了她一眼道:“小至一家,大至一國,都要講個平衡。不管是哪一方的,太過強勢,無所制衡,都不會是好事情。舉薦賢能,他們還能舉薦什麽人?當然得是綁在一條繩上的人,肯聽他們話的人。可這邊又要兼並州縣,裁減冗員,目的何在?

咱們大明,一個縣的官員不過四五人,再加上十幾位吏,經制不過二十人左右,這就是管理一個縣的官員了,真的多麽?削減官吏,就得更多的依賴地方士紳,那些讀書做官的,有幾個是貧民出身,若說他們慫恿皇帝做此決定全無私心,我是不信。

要說冗員,並非沒有,但那都是白員,是經制正吏找來的幫閑、安插的親戚,不清理這些不在籍的幫閑,反把官兒清理的更少了,這種事不是越來越多了?再者,你看看啊,裁撤的主要都是什麽衙門的官兒?刑部的、戶部的、巡檢司的,鹽稅茶稅零稅司的,這些衙門不是掌刑司法的、就是管理民戶的,再不然就是收繳稅賦的,咱大明三十稅一,自古以來沒有這麽低的了,還要裁撤,你說讓他們無人可用,管理松懈下來,對誰有利?

你還得注意,皇上可不是光裁不增呀,這些衙門裁了很多人,可是有些衙門卻成倍地增加人。方才不是說了?國子監、翰林院這樣的地方增加的官員何止一倍,他們的權力也比以前大得太多了,地方州縣官舉薦的那些賢能往哪兒安排?自然也都安插到地方衙門裏耍筆杆子去了,你說這又對誰有利呢?”

謝雨霏撇撇嘴,不屑地道:“讀書人,哼哼,那些讀書人比那不讀書的武將心更黑呢,而且還滿口的仁義道德,把他們的醜陋心思都藏在裏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