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八略難行(第2/2頁)

等了一會兒,沒動靜,李景隆扯開嗓子又喊:“侍書、入畫,給老爺沏杯茶來,再拿幾樣小點心。”

還是沒動靜,李景隆惱了,趿起鞋子跑到丫環房一看,四個小丫頭在那兒悲悲切切,正不知說著甚麽呢,敢情四個人壓根沒侍候在外邊,難怪沒聽見他的吩咐。

李景隆憐花惜玉之心頓起,連忙放柔了聲音,問起四女傷心的理由,結果一聽之下李景隆當即就黑了臉,屁也沒放一個,抹身就離開了。

什麽她哥哥的雙桅大船被巡檢司給沒收了,才給了五貫的錢,這船當初是從村裏周老爺那兒賒了錢造的,連本帶利現在賬還沒還清呢,光是欠賬就有八貫零四百二十八文;什麽她爹從閩南進了一批荔枝,因為市井蕭條,士紳人家也有點緊巴,沒人購買,眼瞅著腐爛變質,要賠個傾家蕩產。什麽……

這不是添堵麽?

李景隆茶也沒喝,點心也沒吃,腳也不泡了,回到臥室往床上一躺,正琢磨著這種種跡象是不是沿海官紳聯起手來對他進行的反撲和抵抗,到底有什麽手段才能解決眼下這些困境,他自己家裏又來了人,送的還是急信兒。

這回可不是夏潯與蘇穎給他制造的麻煩,而是趕巧了,要說巧其實也不算巧,因為夏潯當初對蘇穎說李景隆沒有時間也沒有耐心在杭州府窮數年之功來實施一場靖海戰役時,就已考慮到了朱元璋年邁,十有八九今年歸天的因素,只是他沒想到李景隆雖然因靖難一役名垂青史,成為大明朝有名的大草包,其實其人倒也不是無能到如此不堪的地步,他的政治嗅覺也是很靈敏的,朝中大局的變化,他也在時刻關注著。

曹國公府的家人給李景隆帶來了一個令他很不安的消息:皇上病情加重,這個月已經兩次昏厥了。李景隆聽了這個消息,恨不得插翅飛回金陵城去:不管是先帝托孤,還是新帝登基,及時出現在皇帝身邊的臣子,總比一個當時蹤影皆無的大臣多些政治資本呀,可是杭州府這邊官司纏身,所謂剿匪寸功未立,又無皇帝詔書,他豈能說走就走?

正抓心撓肝的當口兒,侍衛來報,楊旭楊總旗來了。

李景隆這一回沒有橫挑鼻子豎挑眼地找夏潯的毛病,他打量夏潯很久,說道:“上一次,你對本國公講,雙嶼島群盜欲以開海通商為條件,與我們聯手對付楚米幫和陳祖義,這是雙嶼島盜首的意思麽?”

夏潯豈會蠢得自留把柄於他,欠身道:“回國公,卑職是錦衣衛中人,尋蹤匿跡,探聽消息,本是卑職所長,所以能從與雙嶼島關系密切的海民口中探得他們意向,卑職卻是不曾直接與雙嶼海盜打過交道的,這些海民漁人所言是真是假,如今尚難以判斷,當日卑職向國公提起,也只是供國公參考之用。”

李景隆有些失望地唔了一聲,站起身在廳中徐徐踱著步子,沉吟半晌又道:“你這幾天,打探了些什麽消息,如今雙嶼島情形如何?”

夏潯抱拳道:“楚米幫已效忠於陳祖義,欲一統東海,為陳祖義踏足陸地,爭霸中原打下基礎。這雙嶼島距杭州府最近,相去不過百余裏,是一個天然良港,最恰當的橋頭堡,所以陳祖義志在必得。但東嶼群島與陳祖義之流並非一路貨色,東嶼群盜以走私為主,與沿海百姓關系密切,許多盜夥就是家境貧困的沿海漁民,所以不願與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的陳祖義、楚米幫為伍。

可是,楚米幫的實力本不在雙嶼幫之下,現在又得陳祖義之助,雙嶼幫難與他們抗衡,卑職打聽到消息說,雙嶼幫正在與陳祖義談判,似有答應入夥的意思,只是現在雙嶼幫不想獻出雙嶼島,而陳祖義對雙嶼又志在必得,他似也知道雙嶼幫答應入夥大有敷衍之意,因此始終不肯放棄雙嶼島,因為這,雙方還在僵持。不過,以卑職看來,陳祖義兵臨城下,雙嶼幫是堅持不了多久的,或許,他們很快就會妥協。”

這句話促使李景隆下定了決心,他站住身子,一指夏潯道:“本國公上承皇命,剿匪心切。雙嶼幫既無大惡,或可令之將功贖罪。你馬上與雙嶼幫群盜聯絡,商量個辦法出來,聯手鏟除楚米幫、陳祖義,條件麽,本國公答應他們,對他們竊據海島、走私販貨之不法行為,不予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