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露餡(第2/2頁)

岸上自有人拿著名冊,旁邊有人打著火把,一個個的喊著名字,便有人上前去點驗貨物,交付錢財或以物易物,各自裝車運走,這麽多人,分屬不同的店鋪,居然井然有序,沒有半點喧嘩,顯得有條不紊。

夏潯看得暗暗咋舌,這才相信李唐所言以前可以在鬧市街頭乃至店鋪之中直接與海盜交易的話確實不假,若非平日肆無忌憚,現在怎會這麽多店家直接在江邊交易?看這熟練情形,顯然已經不是頭一回了。想不到鹽官鎮的私商交易如此發達。

要說起來,海盜是一直都存在的,但是此時的海盜這般壯大,很大原因卻是因為大明的海商政策造成的。朱元璋立國之後,曾對日本實行羈縻政策,準許他們入明朝貢,但是朱元璋對日本國情並不了解,錯把征西將軍懷良親王當成了日本國王,而當時日本懷良親王忙於內戰,對中土現狀也不大了解,還以為中原仍是元朝天下,雙方很是發生了些誤會,到後來才勉強建立朝貢貿易,可是此時就已埋下了嫌隙。

到後來,日本浪人夥同中國海盜時常襲擾邊界,朱元璋遣使赴日譴責懷良親王,讓他加強管束,懷良親王忙於南北內戰,哪有閑工夫去管那些閑散浪人,實際上他想管也管不了,這讓朱元璋非常不滿,認為日本官府是有意敷衍。

緊接著,胡惟庸謀反案爆發,一經審訊,居然發現其中有日本人的身影,這些日本人打算藏伏兵於貢船,並將火藥兵器等藏於入貢的巨燭之中,等進宮見駕時內外聯手,一齊行動,殺掉朱元璋。

雖說這些武士未必是日本執政者所差遣,很大可能是胡惟庸重金請來的雇傭兵,卻讓朱元璋大發雷霆,此時詢問那些犯人他才知道,懷良親王並不是日本國王,更是覺得受了欺騙,一怒之下,幹脆取消了和日本的官方聯系。

自此,老朱算是煩透了那幫海島上的小銼子,後來明朝水師剿滅一股倭寇,將一把日本扇子作為戰利品呈給他時,老朱一時詩興大發,還提筆在上邊寫了首詩:“國王無道民為賊,擾害生靈神鬼怨,觀天坐井亦何知,斷發斑衣以為便。君臣跣足語蛙鳴,肆志跳梁於天憲。”把海島上的那些銼子譏諷為坐井觀天的青蛙,狠狠地鄙視了一頓,由此可見老朱對日本人的觀感。

不過朱元璋還是允許日本人來朝貢的,只不過他加強了這方面的管束,給日本人規定了貢期、貢船的數量,不到日期,超過數量均不準靠岸經商。老朱給日本人規定的條件太苛刻了些,比如五年甚至十年,才可以朝貢一次,一次的船只不許超過三艘。

光這一條,就根本無法滿足兩國的貿易需要,朱元璋更規定沒有國書和勘合不許通商,當時日本島上各路諸候轉著圈兒地掐架,人腦袋都快打成狗腦袋了,有幾個諸侯能得到國王的國書的?大明允準的勘合更是只此一家,別無分號。而且老朱還規定,朝貢船只不許攜帶武器,這也確實有些讓人為難,茫茫大海,兩國都有海盜神出鬼沒的,不帶武器如何護航?

常言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沿海居民不許他們貿易,官方貿易的數量又極小,他們只靠打魚能賺幾文錢?所以私商開始泛濫起來,私商本就違法,又得建立自己的武將護航隊伍,沒有法紀約束,大多與海盜無異了,可他們的所為對沿海百姓其實是大為有益的,有沿海百姓的支持和為他們做耳目,朝廷根本禁之不絕,以致形成偌大的規模。

李唐趕車到了江邊,耐心等在那兒,大約過了大半個時辰,那捧著花名冊的人點到了他的名字,李唐趕緊走上前去,先不點收,而是對那頭目耳語起來,想是幫著夏潯聯系這臨時增加的貨物,那人聽了道:“日本刀和扇子麽?可以啊,錢帶來了麽?”

“帶來了,帶來了,大侄子,快過來,快來見過賈頭領。”

夏潯趕緊走上前去,那大胡子上下打量他幾眼,扭頭吩咐道:“何天陽,何天陽,去船上取五十把日本刀,一千柄小扇。”

旁邊一人應聲而出,目光在夏潯身上一轉,忽地叫道:“咦!我認得他!今日幫主被人告舉,官兵圍剿時,他就在場!”

一語未了,旁邊“嚓嚓嚓”一連串的拔刀出鞘聲,聽得讓人倒牙,夏潯只是一怔的工夫,六七柄鋒利的鋼刀,已經逼住了他的前後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