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風波起(第2/2頁)

今天的官司我已經給你徐小公爺面子了,黃大人那邊馬上就能知道結果,到時候對不住了,我得把你這尊神搬出來擋災,你們兩位大神去掐架吧,十天工夫你們總能決出個勝負吧?誰勝了,我這土地爺就聽誰的。小弟人微言輕,混口飯吃不易,您徐小公爺是明白人,多多體諒。

這件事中山王府既然插手了,就沒有半途而廢的道理,否則他還能挺起胸膛麽?所以徐增壽只略一沉吟,便立即奔了皇宮。

乾清宮內,朱元璋祖孫正在敘話。

以淮右一介布衣,驅除韃虜,重建漢人天下的朱元璋,如今已是年近七旬的老人了,他曾經昂藏偉岸的身軀已經有些佝僂,曾經濃黑茂密的頭發,已變得雪白而稀疏,原本不算俊俏卻陽剛氣十足的面龐,如今已像數九寒冬的蠟梅枝幹,皺紋深刻而糾結。

唯有氣勢,一種久居上位頤養而成的氣勢,哪怕他只是半坐半躺地靠在床上,不曾向你看上一眼,也會令你望而生畏,盡管他此刻一臉的慈祥,因為他正望著他最孝順的孫子。

朱元璋和皇太孫朱允炆都穿著一身梨花白的便服,只在領角袖口,繡著金絲的雲紋花邊,頭上也只挽了發髻,橫插一簪。受一向節儉且喜歡素雅的朱元璋影響,大明宮室無論男女,皆喜素雅的服飾裝扮,因此除了皇室正式而隆重的場合,後宮之中的服飾裝扮素來崇尚簡雅自然。

朱元璋正在同皇孫講解施政之道、為君之道,自從他感覺到自己的精力大不如前,身體每況愈下之後,他就開始有意識地培養朱允炆了,一些可以放手的東西,他都交給朱允炆去辦,隨後再同他探討其中的對錯得失,一旦發生什麽難辦的事情,處理之後也都同孫兒逐一分析,講解自己這麽處理的原因,都考慮到了哪些方面。

祖孫二人正在乾清宮東暖閣你一言我一語地聊著天,徐增壽報名請進。他是皇宮的常客,且不說朱元璋和徐達私交之厚,這對君臣還是兒女親家,徐輝祖、徐增壽和當今皇太孫交情也很好,因此宮庭裏面,對徐家的人來說,算不上什麽不可逾越的禁地。

朱元璋正講得累了,聽說徐增壽來了,便道:“叫他進來吧。”

徐增壽進了暖閣,立即向皇帝、皇太孫大禮參拜,向朱元璋問安。朱元璋擡了擡手,蒼老的臉上露出一絲和煦的笑意:“增壽啊,起來吧,你這小子輕浪浮行,可比不得你大哥老實,若有好玩的東西,你會想起朕來才怪,呵呵,今天怎麽進宮來了,無事可做了麽?”

徐增壽縮了縮胖子,涎著臉笑:“皇上明鑒萬裏,臣今日本來約了九江還有文軒去遊莫愁湖的,文軒吃了官司來不了,這局就散了。臣無處可去,就轉悠到這兒來了。”

朱元璋道:“景隆那孩子,也是個貪玩的主兒。唔……這文軒,又是哪位功臣勛戚家的子孫呀?吃了什麽官司?”

徐增壽一拍額頭道:“呀,是臣糊塗了,皇上您不認得他的,他只是一個生員,並非勛戚功臣家子孫,只因與小臣性情相投,所以成為朋友。說起他這官司,那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為了幾頭豬幾頭牛,官司都打到應天府去了。”

“喔?”朱元璋深深地望了徐增壽一眼,那雙老眼雖然渾濁,徐增壽卻有種被他一眼洞悉的感覺,不禁有點心虛地低下目光,朱元璋笑了笑,說道:“民間無小事,應天府尹親詢此案,那是本分。增壽啊,朕正有些閑悶,這事兒,你說來聽聽……”

一見他動作,皇太孫朱允炆連忙站起,小心翼翼地托著祖父的脊背,把靠枕給他揶了揶,讓他舒服地躺下。

徐增壽道:“是,那臣就當一個樂子,給皇上說說,給您老人家解解悶兒。”

此時,黃子澄正在翰林院與一班文友們吟詩作畫,忽地接到王洪睿送來的消息,一聽中山王府居然插手此案,黃子澄不由大吃一驚,要他對抗中山王府?再者根本不在一個級別上,要不是他和王洪睿一向私交甚篤,恐怕人家直接就改判楊旭無罪了,如今肯為他拖上十天,這個交情已是厚得不能再厚了。

老黃的犟勁兒也上來了,仔細想想,他最大的依仗只有皇太孫,也只有皇太孫出面,中山王府才會有所顧忌,因此黃子澄立即坐了官轎,直奔皇宮而來,此刻剛到東華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