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不塞不流,不破不立(第3/4頁)

在臣僚級別之中,最高級別為卿,次者亞卿,再次依序為長大夫、上大夫、中大夫等,由於呂遷在復國之戰中不曾立過大功,便是被封為上大夫,還是受到許多大臣的詰難,認為他的功爵不符,卻被慶忌以“呂遷久隨寡人南征北戰,當初在衛國艾城時又開荒墾田、招兵買馬,為寡人起兵討伐闔閭奠定基礎,功不可沒”為由擋了回去。

不過呂遷受封官職之後因為病體未愈,仍然不能入朝做事,直到這兩個月身體完全康復,這才重被慶忌起用,成為姑蘇附近各處衛城駐軍的統帥。

此次慶忌成功引楚越聯軍入彀,待楚越內部生變之後,戰略上已經從誘敵深入一變而為全面反攻,荊林有心幫扶自己這位老戰友,因此在率兵追殺勾踐之前特意向相國孫武私下請求,希望他能給呂遷一個建功立業的機會。

此刻,吳楚、吳越同時開戰,吳國精銳盡出,百戰之將盡皆披甲上陣,呂遷雖說原本只是慶忌身邊一個副將,並未獨自指揮過大型戰役,也沒有這方面的經驗,但是此時局勢已經完全明朗,本不需要統兵將領運籌帷幄,著眼全局,他只需要打好眼前的仗,根據戰場形勢變化隨時調整自己的兵力部署就行,這方面,呂遷卻一定能夠勝任。

如今姑蘇之圍已解,楚越兩軍正急急如喪家之犬,賽著跑的往國內趕,不虞有人會突襲姑蘇,盡可將兵力盡量派出,以確保對楚越之戰保持優勢,呂遷這員老將,即便沒有荊林相托也是一定要派出去的,只是……派呂遷去哪裏好呢?楚國、還是越國?

上將軍荊林已經去了越國,與正在越國腹心作戰的英淘匯合夾擊勾踐。

越國是吳國心腹大患,吳國要想振翅高翔,鳴於中原諸侯,必須得先解決越國這個腹心之患,才能全心全意向外發展。勾踐此人素來狡黠多智,如果丹烏不能成功說服三夷造反,那麽勾踐一旦回到本國如魚得水,英淘和荊林雖在兵力上占優,又是以逸待勞,想收拾他未必便那麽順利。荊林與呂遷本是同僚好友,如果把呂遷的衛城軍隊派去南線戰場,這兩人一定能合作默契,發揮更大的作用。

再說楚國方面,費無忌逃得飛快,此刻已率五萬大軍過了長岸,到了邵關附近。他的水師則望風而逃,拐進了淮水向楚國腹地逃竄。原本圍攻姑蘇的三萬楚軍遲了一步,收到消息再逃向長岸時,已被平布銜尾緊緊咬住,斜刺裏又被梁虎子的大軍一陣沖殺,待他們收拾殘兵終於逃到長岸時,赤忠已率水師攔江擋住,而費無忌只顧逃回楚國,根本無心回援。在赤忠、平布、梁虎子三路大軍圍攻下,這支已完全喪失了鬥志的逃軍必定覆亡無疑。

費無忌手上還有精銳五萬,水師約有一萬,楚太後孟嬴雖然趁其遠征吳國時突然剪其黨羽,奪回了大權,但是她想在這麽短的時間內把那些失勢一年有余的權貴老臣們重新扶上去,完全掌控各路軍隊絕非易事,費無忌若是指揮得當,那麽利用楚太後根基未穩的機會重新殺回郢都奪回大權未必便不可能。

按照吳國與楚國的盟約,吳國出兵助楚太後鏟除奸佞,楚國放棄潛山以東的領土給吳國,因此一旦獲悉費無忌正殺回國內,楚太後必定會放棄潛山以東地區,收攏軍隊,守住潛山以西的領土。如果楚太後能成功守住西線,那麽費無忌便只有以潛山以東即將劃歸吳國的領土作為立足之地,如果這個今後既是楚臣、又不是楚臣的費無忌在潛山以東站住腳,也許……也許這正是楚太後所期望的吧。

如此看來,將呂遷派往西線戰場去與費無忌做戰才是正理。不過,西線現在是由梁虎子主持全局,呂遷資歷甚老,原本又是梁虎子的上司,派了個老上司做他的部署,梁虎子指揮起來必然顧慮重重。

西線戰事牽一發而動全局,如果諸路配合作戰的大軍中,有一支隊伍是主帥不能得心應手地予以指揮的隊伍,那還不如沒有這支軍隊的作戰效果更好。雖說楚軍強大,西線戰場更需援軍,但呂遷赴西線戰場明顯弊大於利。然而,凡事但有一弊亦有一利,潛山以東地區要想太太平平地納入吳國地盤,豈是楚太後點點頭便辦得到的,東夷要撫,越國要滅,這潛山以東麽……

孫武反復思量,權衡利弊,呂遷坐的腿都麻了,眼見孫武眉頭忽松忽緊,也不知他到底在想些什麽,呂遷終於忍耐不住,出聲喚道:“相國大人,相國大人!”

“嗯、哦?”

“未將請纓出戰,業已得到大王恩準。未知相國大人準備安排末將到是赴越作戰,還是赴楚作戰?”

孫武直視著他,遊移的目光漸漸穩定下來,臉上溢出一片耐人尋味的笑意:“方才本相正在思忖楚越兩國戰場何處正乏援軍。依本相看來,楚軍強大,尤其不容忽視,因此……本相擬請將軍率衛城諸軍立即趕赴楚國,配合梁虎子將軍作戰,未知將軍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