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柔能克剛(第3/5頁)

慶忌吸了口氣,正色道:“君王無家事,家事即是國事,哪裏又有小事了。若是她性情潑辣一些,寡人都能容忍。可是……後宮不得幹政,是寡人登基之初所立國策之一,豈可輕易更張?季嬴初到吳國,便要寡人援助其姐楚太後,寡人不肯應允,她便藉酒大發雌威,和寡人動起武來,寡人如何不惱?天下大事都忙不過來,寡人還有閑功夫整日介與她理論道理不成?”

“大王不肯應允?”若惜詫異道:“大王不是已與楚太後有了秘議?”

慶忌哼道:“有是有,但那是寡人與朝中文武商議,與楚人締結的兩國盟約,卻非受季嬴所托,出兵相助。”

若惜松了口氣,微笑道:“原來便為此事呀,大王也執拗了些,其實大王只要順水推舟,對王後說是因著她的原因才與楚人結盟,那麽既遂了國事,又安了王後芳心,豈不一舉兩得、皆大歡喜了嗎?”

慶忌正色道:“那寡人的一番苦心不是白費了?須知寡人不是不能幫楚國而拒絕了她,而是不管能不能幫,令只能出於一人,無論是否同楚國結盟,必須是因著吳國的需要,由寡人與朝臣們商議決定,不能由後宮倡導。這一次不行,以後也不行,後宮不得幹政的國策,必須由寡人開始徹底執行,永不可廢。”

小蠻見他聲嚴色厲,不禁嘟囔道:“後妃參政,事屬尋常,同你有所密議的楚太後不也是女人?”

慶忌微微一笑道:“她是楚國的王太後,不是吳國的王太後,吳王宮中的女人,便不得幹政。”

小蠻向他翻個白眼,哼道:“怎麽,你是怕我們這些女子做不得事,壞了你的大計,還是怕我們會奪了你的權呀?”

慶忌見她悻悻然的模樣,笑道:“寡人不是宋昭公,相信我的小蠻夫人也不是襄夫人,可是為江山計,為後人計,寡人必須要防微杜漸。”

慶忌所說的襄夫人、宋昭公的故事發生在一百多年前的宋國,那位不肯半渡而擊的仁義霸主宋襄公的夫人是周天子的妹妹。宋襄公死後,其子宋成公繼位,十七年後病死,由其孫宋昭公繼位,在這過程中,襄夫人一直把持宋國大權,其子其孫都只是傀儡而已。

宋昭公的兄弟公子鮑乃是極其出名的美男子,史書中都說他“美而艷”,宋襄公夫人看上了這個按輩份該是自己孫子的美男子,於是對他百般討好,最後幹脆殺了正牌孫子宋昭公,改立他為國君,兩人名正言順地廝守在了一起,因為此事還引得當時的天下霸主晉國出兵討伐,為冤死的宋昭公主持公道。

小蠻聽他比喻,不禁向他皺皺鼻子,故意氣他道:“誰說人家不是襄夫人?哼哼,等你年老色衰了,惹得人家生厭,那時要看上了哪個美男子,人家便去學襄夫人。”

說到後來,她自己忍不住,先“噗哧”一聲笑了出來。

慶忌猿臂一伸,便攔腰一抱,把她輕盈的身子抱了過來,擱在自己腿上,在她臀上“啪”地便是響亮的一巴掌,對她的口無遮攔略施懲戒之後,才道:“大凡創業之君,江山基業是自己打下來的,滿朝文武是自己帶出來的,而且大多為人精明,自然不容易大權旁落。可是不管哪一朝哪一國,開國之君畢竟只有一代。

他們的後世子孫呢?從小生於王宮,長於後妃之手,不知天下之事,即便親政之後,也沒有多少機會了解這個天下。他們接觸最多的,一是寺人,一是後妃,如果後妃幹政,便非常容易。而後妃能時常出宮嗎?能臨朝聽政嗎?能頻繁接見朝中大臣麽?不能,她們只能待在深宮裏,那麽她們便只能信任、也只能重用自己的親眷,透過他們來掌控朝政。

這些皇親國戚們一旦掌握了大權,又利用他們身份上的有利條件將君王和群臣隔離開來,不該有的野心便會漸漸萌生。那時該怎麽辦?”

若惜當初曾教訓過妹妹不可縱奴欺主,家國一理,所以她對慶忌所說的道理一點就透,而季孫小蠻卻仍不服道:“寺人哪有資格掌理朝政?再說後妃,天下各國後妃涉政的事情多了,也不見有多少外戚為禍。”

慶忌道:“那是因為當今天下諸侯並立,各國之間整日征戰殺伐,國君們不能不親理朝務,與群臣頻繁接觸,所以大權難落外戚之手。如果是一個江山穩定的大國呢?如果天下一統呢?”

慶忌可是知道自趙高開始,大多數太監們在政治上都幹了些什麽,更知道秦亡之後,漢朝六個太後輪番執政,外戚專權,把個大漢朝搞得烏煙瘴氣,直至完蛋大吉。在這個家國天下的年代,後妃幹政,即便本意上她們不想為害,但是大多數時候卻也只能朝那個方向發展。後人用慘烈的犧牲才換來的經驗,他不早早戒備才怪。